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文化意义
作者:尧鑫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主题  至情主题  文化意义  文化意义 
描述:本文立足于戏曲《牡丹亭》的文本,力图阐释在其"至情"主题的表层之下所隐藏着的有关社会、人生以及哲学等方面的深刻内涵,以说明戏曲《牡丹亭》之所以能久传不衰的深层原因,阐明汤显祖所表达的"至情"主题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作者:刘松来 乐帧益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描述: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作者:刘松来 乐帧益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主题  文化渊源 
描述:本文从历史文化的维度系统梳理《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轨迹,力图阐明“至情”主题的渊源有自和历史悠久,并揭示《牡丹亭》中这一主题超越同类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哲学意蕴,从而为人们解读《牡丹亭
吉林第一名将
作者:傅朗云  来源:农村天地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句丽  《隋书》  扶余城  隋文帝  《北史》  《太平寰宇记》  辉发河流域  新旧《唐书》  《三国史记》  吉林 
描述:自古吉林武将辈出,但谁是第一名将的问题,至今无人探索。 《隋书》、《北史》、新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古籍中记载一位隋唐名将,叫突地稽。
重现临川第一
作者:戴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紫钗记》  中国戏曲史 
描述:玉茗风流四百年。四百年后,上昆将临川四梦排齐结集上演,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十分难得。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钗记》在近代从未被上演过,此举无疑是中国戏曲史上极有意义的一笔。
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作者:欣力  来源:作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提琴  钢琴伴奏  文化传播  独奏  舒曼  有限公司  版权  牡丹亭  爱情  主题 
描述:作曲:(德)舒曼(1810-1856)大提琴:(日)长谷川洋子钢琴伴奏:(日)长尾洋史CD:《史上最优美的大提琴小品精华》出品:日本JVC唱片公司提供版权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异同
作者:孙艳丽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杜丽娘  爱情故事  莎士比亚  人物形象  柳梦梅  情节  主题  封建礼教 
描述: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诸方面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而细致分析作家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能使我们对中西文化、历史环境的差异在艺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一得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学生  老师  封建礼教  主题  杜丽娘  喜剧效果  牡丹亭  课堂  礼教思想  教学思想 
描述: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执教时,深钻文本,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也就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下面,笔者就按课堂推进顺序说一说如何处理
关于《牡丹亭》主题的研究综述(1992年-2002年)
作者:智鑫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主题研究  意蕴 
描述:本文着重介绍了从1992年到2002年我国理论界各阶段对《牡丹亭》主题的研究。并重点总结了理论前辈对《牡丹亭》主题的几种主题研究论。通过总结学术界对“主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得出《牡丹亭》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