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2)
报纸(632)
图书(18)
学位论文(15)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19)
地方文献 (104)
地方风物 (31)
非遗保护 (18)
宗教集要 (16)
才乡教育 (10)
文化溯源 (6)
红色文化 (5)
按年份分组
2014(266)
2011(117)
2009(76)
2008(72)
2003(22)
2002(15)
2000(32)
1999(39)
1997(25)
1994(21)
按来源分组
散文(海外版)(2)
戏剧之家(2)
中国民族报(1)
贵州文史丛刊(1)
江海纵横(1)
兵团建设(1)
协商论坛(1)
陕西教育(1)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1)
资料卡片杂志(1)
“青春版”《牡丹亭》:沟通昆曲与现代观众的桥梁
作者:陶慕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沟通昆曲与现代观众的桥梁
“缩为短”与“变旧成”——谈近年的昆剧改本
作者:徐宏图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改本  青春版《牡丹亭》  《张协状元》 
描述:用变旧成的方法。二者各有优,改编旧剧时宜依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以扬长避短。
就《牡丹亭》事件,外交部人干表示-文化交流政策不变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就《牡丹亭》事件,外交部人干表示-文化交流政策不变
《牡丹亭》为何提澳门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必忠 《牡丹亭》是汤显祖(1550—1616)的代表作,里边多次提到澳 门。在第六出《怅眺》中韩秀才说道:“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 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於香山岙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如何?” 第二十一出《谒遇》写道:“[光光乍](老旦扮僧上)一领破袈裟, 香山岙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
《牡丹亭》中说澳门
作者:王充闾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充闾 汤显祖游览了澳门 年轻时赏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看到第二十一出《谒遇》处,僧人唱道:“一领破袈裟,香山辡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接着道白
九九归一话澳门出版业
作者:程力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文化  出版业  中西文化交流  澳门中华教育会  中外文化名人  活字印刷  回归祖国  出版机构  《牡丹亭》  网上书店 
描述:随着澳门的回归祖国,我国出版界的目光也对准了这一焦点,近一时期来,在一批批有关澳门图书相继问世的同时,也关注着澳门出版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只有23.5平方公里、40余人口、与祖国
(海角片羽)《牡丹亭》、郵票和崑劇
作者:賀越明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郵票和崑劇 澳門郵政局上月杪發行了一組“牡丹亭”郵票。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繼《紅樓夢》、《西遊記》等古典文學名著之後,第七次“文學與人物”系列郵品面世。以《牡丹亭》為題材的郵票,內地郵政部門早已發行過數次了,但在澳門尙屬首發,而且從圖案設計看,哪一方面都不遜色。創作《牡丹亭》的湯顯祖
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启示与意义
作者:杜昕瑛 徐卿卿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年“小兰花”演员担纲主演。
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作者:管敏政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青年  《牡丹亭》  昆曲 
描述: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昆剧《牡丹亭》将热演澳门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晚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月24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在卢家大屋举行第16届澳门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介绍于3月7日至4月2日举行的艺术节的节目,作为艺术节内容之一的《牡丹亭》将由江苏昆剧院表演。当日,澳门卢家大屋大屏幕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