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摭憶⑧ 烂柯山下收覆水
-
作者:朱锦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泼水 牡丹亭 表演手段 舞台 情节 渔樵 昆曲 自杀 老师 杜丽娘
-
描述:不同的见地,犀利而智慧。她写的每一篇文章、她的每一次公开发言都是一页优秀的抒情散文。
-
《牡丹亭》性学基础及其诗意化
-
作者:魏远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价值所在。细读这部传
-
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
-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折子戏 《牡丹亭》 《牡丹亭》 碎片化 碎片化
-
描述:折子戏的传播特点及其审美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其传播的社会价值。
-
由当前中国古典音乐与传统音乐流行化趋势引发的一点思考
-
作者:张晓丽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高雅音乐 牡丹亭 中国古典音乐 通俗音乐 白先勇 中国戏曲 趋势 行化 创作过程
-
描述:2004年4月,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倾力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地成功上演,它的成功在中国曲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时间各类青春版纷至沓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的青春京剧、上海越剧院的青春版<西厢记>等不一而足.
-
两个版本昆曲电影《牡丹亭》中戏曲空间的电影化
-
作者:张泠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影机 摄影机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彩色电影 彩色电影 戏曲电影 戏曲电影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电影化 电影化 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 舞台空间 舞台空间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
-
描述:充满张力与实验性的互动,暗示早期中国电影人期望创造一种中西合璧的电影艺术方式,令中国观众通过熟悉这种相对陌生新奇的
-
略论“东方情调化翻译”在中医文献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
作者:王晶 贾成祥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方情调化翻译” 中医英译 《牡丹亭》
-
描述:译是将中医推向全世界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
民间故事的典雅化 新编昆剧《孟姜女》得失谈
-
作者:吕茹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昆剧 民间故事 典雅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失 中国传统艺术 《牡丹亭》
-
描述:自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昆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昆剧在海峡两岸、世界各地的轰动上演成了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景,优秀的昆剧剧本也层出不穷。白先
-
化平庸为神奇-谈《牡丹亭》为“改编”剧本提供的经验
-
作者:赵建新 来源:宁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化平庸为神奇-谈《牡丹亭》为“改编”剧本提供的经验
-
蔡正仁张静娴严厉批评张军史依弘版昆曲《2012牡丹亭》“水
-
作者:邱俪华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蔡正仁(图右)对新版《牡丹亭》的“昆味不正”提出严厉批评
晨报图片 制图 夏曾珍
□晨报记者 邱俪华
“我看了以后比较生气,这一版对昆曲的传统采取了随心所欲的态度,让我感到失望和不能忍受。 ”
上周日,张军、史依弘版昆曲《2012牡丹亭》在东艺结束了首轮三场的演出。由于史
-
重新建构与艺术碎片化:《牡丹亭》文鸯的两种建构方式及其差异
-
作者:刘毅 王省民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建构方式 建构方式 重新建构 重新建构 碎片化 碎片化 艺术 艺术 意义结构 意义结构 戏剧文本 戏剧文本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
描述:加到对《牡丹亭》的诠释上,赋予这部名剧某种完全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