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7)
报纸(103)
会议论文(4)
图书(4)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8)
非遗保护 (33)
地方文献 (21)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
2012(8)
2011(21)
2010(10)
2008(17)
2007(21)
2005(6)
1998(4)
1997(3)
1995(4)
按来源分组
成都商报(3)
抚州日报(3)
戏剧文学(2)
侨报(2)
今日湖北(1)
绿色中国(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齐鲁艺苑(1)
湖北日报(1)
体育文史(1)
“包装”,不能太离谱——谈戏剧台上的“大制作”现象
作者:刘平  来源:剧本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制作  “包装”  《牡丹亭》  “新版”  《红楼梦》  戏剧创作  艺术创作规律  舞台美术  “精品”  观众 
描述:关于“大制作”的话题议论久矣 !其实这岂只是个花费的问题 ,在戏剧创作风格、时尚等诸多方面都包含着深层次的社会、时代与心理原因。恰巧本刊近期接到了下面两篇观点各异的文章 ,遂一并刊发出来 ,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编 者
(供晚报)古典名剧《牡丹亭》在昆剧台上复活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社新闻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供晚报)古典名剧《牡丹亭》在昆剧台上复活
美輪美奐舞蹈盛宴—觀劇《牡丹亭》有感
作者:暂无 来源:先驱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當緊閉的大幕重新拉開,演出人員重新出現在舞台向觀眾謝幕,劇場沸騰了。隨著男女主角的再次登場,全場起立,掌聲、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揮的手臂在劇場裡滾動,他的、你的、我的。我興奮地摘下圍巾高高舉
舞剧《牡丹亭》妙曼“登”沪“轻飞扬”诠释经典爱情
作者:暂无 来源:新乡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上海10月19日专电(记者 任沁沁 孙丽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一笔一画,当薄如轻纱的幕布再现这段缠绵千古的爱情经典时,上海大剧院掌声雷动。 18日晚的上海大剧院舞台,时而是婉约的江南水乡,时而成明媚的人间天堂,时而变神秘的阴曹地府;不断更迭的灯光,梦幻般的水墨背
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镂月为歌扇 裁云作衣:《楼会》的艺术个性
作者:岳美缇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老师  昆曲  表演  气质  演出  艺术个性  爱情  苏州  二郎神 
描述:我是1985年去苏州向沈传芷老师学《西楼记》中的《楼会》《拆书》。以前只听说这几个戏里有好曲子,也曾学过几段,如《拆书》中的【一江风】【红衲袄】,《玩笺》中的【二郎神】等,但戏始终没有学,也没有看过老师们和同辈的表演。向沈老师学
让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活在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改编本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封建礼教  改编者  游园  柳梦梅  古典名著  舞台 
描述:的《牡丹亭》的
清明三天省内短线游唱主角 大赏“樱花雨”东湖品《牡丹亭》
作者:韩玮 程芙蓉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程芙蓉)清明节三天小长假,在祭祖扫墓的同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省内游、短线旅游将成为小长假主流。 今年省内最火爆的当属武汉的樱花。武汉大学、东湖磨山樱花园内的“染井吉野”、“大岛”等中期品种开始自落花瓣,市民可一睹浪漫的“樱花雨”。 东湖牡丹园则正举行牡丹花会,
谁可制造一出《牡丹亭》 文/李愫生 图/李崇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A 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超女李宇春。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 他们,不懂。 艾梅深深地喜欢着昆曲。她是这个小城的外来女人,也是这个小城的另类。她没有
本色当行:一种美学观念的思考:兼评王健教授美术教育四十年
作者:郭德茂  来源:新疆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本色当行  美学观念  十年回顾  质的规定性  兼评  “诗画本一律”  装饰性  《牡丹亭》  教授 
描述:本色当行:一种美学观念的思考:兼评王健教授美术教育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