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意象初探(一)
-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化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
-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 春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怀。这由春景所表达出来春情,也为全曲奠定了“伤春”的感情基调。
-
论《牡丹亭》中的神话意象
-
作者:庞钦月 来源:才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神仙 神兽 仙境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又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神话意象的运用对作品思想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从神仙意象、神兽意象和仙境意象对于《牡丹亭》中
-
意象比较 :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
作者:洪忠煌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比较 意象比较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学评论 戏剧文学评论 文学作品研究 文学作品研究
-
描述:意象比较 :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
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
作者:洪忠煌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比较 比较 中国 中国 英国 英国
-
描述: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
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
-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诗
-
描述:不在梅边在柳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意思是,她自己
-
论柳梦梅挨打
-
作者:熊玉梅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硬拷》 柳梦梅 挨打
-
描述:的礼教观念的必然表现;三是柳梦梅的挨打也是汤显祖应对世人批评的一种折中之策。
-
梅关狮子林
-
作者:罗璘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关 狮子林 梅岭 大余 盛景 驿道 牡丹亭 导游员 明清时期 县城
-
描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踏,冬无寒土”。这描绘的是明清时期的梅关盛景。我终于有了机会,看看梅关和大余的奇山异水。我们一行在导游员小李姑娘的陪同下,首先驱车来到了县城东南约10公里处的梅岭,梅岭
-
从司马相如到柳梦梅
-
作者:岳美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司马相如 牡丹亭 杜丽娘 昆剧 导演 传统艺术 折子戏 现代剧场
-
描述:四年前我们历经千百次寻觅,终于开始了新编昆曲“司马相如”的跋涉。当时我给自己下了“军令状”把它定为“封箱戏”,作为自己对昆剧艺术几十年沧桑的最后冲刺。 这些年我们天天面临着昆曲生存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有传统艺术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古老的昆曲更是如此,古典的传统艺术能否与现代观众审美情趣相结
-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