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40)
期刊文章(1422)
学位论文(57)
会议论文(36)
图书(3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15)
地方文献 (65)
非遗保护 (54)
红色文化 (15)
才乡教育 (14)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9)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493)
2013(256)
2011(583)
2008(161)
2006(108)
2003(72)
2002(82)
1999(29)
1996(27)
1984(23)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46)
深圳特区报(18)
古典文学知识(6)
中国质量报(4)
北方文学(2)
渭南日报(1)
作家文摘报(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从互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符号  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的关系以及阐释文本的内涵。 英国学者哈蒂姆与梅森将互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 究提供了新方法,打开新视野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为探索性研究,借助于互性理论中对符号这一术语的 界定并以此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源园林别墅中的绿色曲调
作者:林小峰  来源:园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园林美  朱家角  牡丹亭  绿色    园林别墅  古典园林  昆剧  景观  自然环境 
描述:时间:2010年的某个周末地点:上海古镇朱家角北首西井街,镇上最大的庄园式百年古典园林——课植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
寻踪——吴地宋元明清几位戏曲家演艺、作品之杂考
作者:王染野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韫玉  《荆钗记》  《牡丹亭》  金德辉 
描述:宋末元初,大词人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中有一题《满江红》,是赠给韫玉的,韫玉是南宋时演员而非传奇;《荆钗记》作者非明代宁献王实乃元代柯丹邱;汤显祖《牡丹亭》原为宜黄戏后由吴门文士移植为昆剧;清代金德辉毁旧谱创新唱腔,做到“唱为角色生色”。
青春版《牡丹亭》明天“绽放”科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次时空穿越,一曲古代恋歌,感受至纯至真——明晚,去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聆听青春版《牡丹亭》的荡人心肠。《牡丹亭》本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玉茗堂四梦”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却因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而感染了四百多年来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依旧为人所称道,美其名曰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昆曲版《牡丹亭》虽
从互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父与子,从武略到韬:专访白先勇
作者:王莹莹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辛亥革命  牡丹亭  抗日战争  专访  北伐战争  台湾  原创 
描述:名门之后白先勇又来到了北大。清明刚过,北大校园杨柳吐绿,姹紫嫣红。但正如《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北大的春色,他无暇观赏,却被"堵"在酒店客房里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本来天气就热,各家媒体大大小小的布光灯明晃晃地烤着,房间内闷热不堪。75岁高龄的白先勇一袭中式衣衫,温润儒
锡《茶谱》辑考
作者:陈尚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类赋注》  《太平寰宇记》  《茶经》  《直斋书录解题》  陆龟蒙  禅月集  成书时间  晁公武  《资治通鉴》  后集 
描述:锡《茶谱》辑考复旦大学陈尚君上编《茶谱》辑存、[荆州]当阳县青溪山,仙人掌茶。李白有诗。(《事类赋注》卷一七)按:《太平寰宇记》卷八三引《茶谱》云:“绵州尤安县生松岭关者,与荆州同。”2、峡州
性与翻译:从互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互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互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互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互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互
从互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