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
-
作者:刘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 修辞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来已久。明代曲论家王冀德在其著作《曲律》中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了极高的评价。清代学者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批评《牡丹亭》的语言艰深、晦涩。明清时期吕天成等曲论家却高度评价《牡丹亭》的剧情和语言
-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回目 目的语言 性格特征 《牡丹亭》 《西厢记》 艺术效果 曹雪芹 蛇影杯弓 中山狼 重音韵
-
描述:《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刘永良《红楼梦》的回目别具特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研究界对此已有一些论述,但一般都谈得很宽泛。因此,本文拟就《红楼梦》回目的语言艺术之美,从音韵
-
试析李渔的戏曲语言理论
-
作者:丁放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李渔 《牡丹亭》 《笠翁十种曲》 戏曲理论 《风筝误》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闲情偶寄》 宾白 戏曲创作
-
描述:清代的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他编写的《风筝误》、《比目鱼》等剧本,称为《笠翁十种曲》,在当时的舞台上风靡一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里的词曲部、演习部),则表明了他对戏曲艺术的精湛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对当时剧坛有很大影响,就是
-
青春版《牡丹亭》的大众文化解读
-
作者:张一美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本 白先勇 受众 昆曲艺术 大众文化 生产者 美学思想 读者参与 罗兰·巴特
-
描述:一、青春版<牡丹亭>与生产者式文本 法国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结构主义学者罗兰·巴特在
中提出读者式文本与作者式文本的概念.
-
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
作者:田燚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
冲突 结构 语言——中国古代“戏曲”鉴赏丛谈
-
作者:何绵山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结构 戏曲语言 《西厢记》 戏曲节奏 《窦娥冤》 戏曲情节 长亭送别 《牡丹亭》 张生
-
描述: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
-
一时文字业 天下有心人——试论《牡丹亭》文本传播价值
-
作者:王省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重新审视汤显祖戏剧的社会价值。本文以《牡丹亭》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因素在其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发掘《牡丹亭》文本传播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
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
作者:洪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方式 英译文本 文学翻译
-
描述: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
文本在评点传播中放大:以《牡丹亭》的评点为考察对象
-
作者:刘毅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本 戏剧文本 评点传播 评点传播
-
描述:值及其意义。
-
读者召唤、阅读差异与文本对话─三妇评点《牡丹亭》
-
作者:高祯临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 戏曲 评点 评点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
描述:隔閡與生命侷限的「文本間的對話」。這個共討論的過程將織構並拼貼出一幅關於女性戲曲文本閱讀的共同視野,但同時在這些書寫脈絡中,每一位婦女讀者無可取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亦應獲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