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互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符号  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的关系以及阐释文本的内涵。 英国学者哈蒂姆与梅森将互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 究提供了新方法,打开新视野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为探索性研究,借助于互性理论中对符号这一术语的 界定并以此
世上人梦回时自忖:――《邯郸记》评介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邹自振   汤显祖《邯郸梦记题词》自称本剧“大率推广焦湖祝枕事为之”。“焦湖祝枕事”原出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题为《杨林》,写单父县一商贾杨林,到焦湖庙祈福,庙祝授以柏枕,他在枕中梦见被当朝太尉招为贵婿,生六子,享受荣华数十年,梦醒悒然。类似故事还有唐人《樱桃青衣》。然而后代学者大多认为《
“新”课与“”课:从《闺塾》反思现代中学爱情教育
作者:张曲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教育  《闺塾》    “新”  中学  《关雎》  陈最良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痛苦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惟恐避之而不及。《关雎》给了杜丽娘爱的精神觉醒,
惊破红楼梦里:红学小札七记
作者:吴新雷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楝亭书目》  红学  大观园  大学图书馆  四大家族  曹寅  《尔雅》  《牡丹亭》 
描述:惊破红楼梦里——红学小札七记吴新雷1993年应台湾中央大学之邀,我曾参加“癸酉金秋两岸红学交流会”。今值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乙亥年海峡两岸红学研讨会”,我有幸又得躬逢其盛。为了以文会友,现将平时
梦若情为越魂——廖琪瑛的越剧情怀
作者:车禾子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越剧团  情怀  《孔雀东南飞》  《牡丹亭》  文化厅  艺术水平 
描述:梦若情为越魂——廖琪瑛的越剧情怀
青春版《牡丹亭》明天“绽放”科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次时空穿越,一曲古代恋歌,感受至纯至真——明晚,去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聆听青春版《牡丹亭》的荡人心肠。《牡丹亭》本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玉茗堂四梦”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却因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而感染了四百多年来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依旧为人所称道,美其名曰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昆曲版《牡丹亭》虽
从互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父与子,从武略到韬:专访白先勇
作者:王莹莹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辛亥革命  牡丹亭  抗日战争  专访  北伐战争  台湾  原创 
描述:名门之后白先勇又来到了北大。清明刚过,北大校园杨柳吐绿,姹紫嫣红。但正如《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北大的春色,他无暇观赏,却被"堵"在酒店客房里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本来天气就热,各家媒体大大小小的布光灯明晃晃地烤着,房间内闷热不堪。75岁高龄的白先勇一袭中式衣衫,温润儒
锡《茶谱》辑考
作者:陈尚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类赋注》  《太平寰宇记》  《茶经》  《直斋书录解题》  陆龟蒙  禅月集  成书时间  晁公武  《资治通鉴》  后集 
描述:锡《茶谱》辑考复旦大学陈尚君上编《茶谱》辑存、[荆州]当阳县青溪山,仙人掌茶。李白有诗。(《事类赋注》卷一七)按:《太平寰宇记》卷八三引《茶谱》云:“绵州尤安县生松岭关者,与荆州同。”2、峡州
性与翻译:从互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互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互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互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互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