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及其意义
作者:何西来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意义  意义 
描述:白先勇先生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灵魂;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是饱蕴着青春的气息,是情的灌注和升华,是高品味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气韵;青春版《牡丹亭》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光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及其示范意义
作者:常丽芳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示范  古代戏曲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文化名人  古老剧种  白先勇 
描述:2004年,由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历时两年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便一炮打响,迅速飙红,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更得到了青年观众的喜爱,继而形成长期以来难得一见的"昆曲热",把戏曲重新拉回大众视野中心。
心理芭蕾的成功尝试:解读芭蕾舞剧《牡丹亭》
作者:袁禾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芭蕾舞  芭蕾舞  心理芭蕾  心理芭蕾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牡丹亭》以新的诠释和展现着经典名剧,引起了学业界的众说纷纭,无论从文本到音乐以及编排都存在着争议。但是该剧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首部心理芭蕾剧,其缜密的艺术构思、严谨的戏剧结构、简洁的舞台布景、典雅的服装设计、特色鲜明的音乐、优美协调的舞蹈,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
青春版《牡丹亭》在英国演出成功原因的分析:一种跨文化符号学
作者:何随贤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  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描述:丹亭》正是依据符号系统的这一特性,对传统昆剧进行创新,从而使青春版《牡丹亭》为西方观众所认可和欣赏。
《牡丹亭》中杜丽娘亡于思疾的原因
作者:庞杰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思疾 
描述:在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于梦中结合,经寻梦不得后,她相思成疾,继而病亡.汤显祖因袭前作情节,避开她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让她死于疾病.但从深层次看来,这与《牡丹亭》的主旨、作者的儒家思想和传奇的奇异色彩相关联.
《牡丹亭》果城成功上演 带给市民艺术洗礼
作者:暂无 来源:南充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 张驰  9月,“精品舞台艺术进南充活动”又一场重头戏——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表演的民族舞剧《牡丹亭》一连三晚在南充大剧院精彩演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恋、舞剧的唯美,拨动观众的心弦。 《牡丹亭》在南充演出引发轰动,是我市着力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这台舞剧让人性的
姹紫嫣红牡丹开:昆曲《牡丹亭》赴英国商演成功有感
作者:刘阳  来源:对外传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英国  昆曲  《每日电讯报》  《泰晤土报》  《金融时报》  演出季  商业运作 
描述:2008年6月3日至8日,应英国雅仕贺公司和伦敦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邀请,苏州昆剧院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访英,参加由该剧院举办的中国演出季。这是中国古老剧种昆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道:在“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与文化实践
作者:傅谨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成功之道  传统音乐  文学创作  昆曲艺术  传统艺术  杰出贡献  戏曲界  戏曲理论 
描述:临消亡的传统音乐有抢救、保护、再发现和重建功绩的个人和团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和推进人类音乐文明
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启示与意义
作者:杜昕瑛 徐卿卿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年“小兰花”演员担纲主演。
戏曲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原因 以“临川四梦”文本传播为研究
作者:王省民 辛禄高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传播学  不均衡  刊刻  题跋  戏曲文献  评点  马太效应 
描述:中国戏剧史既是戏剧本身的发展演变史,也是戏剧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接受改造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人通过对文本的刊刻、改编、评点等,与戏剧家之间建立起某种文化传递关系,即他们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