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交流开幕式上演《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4月1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开幕式上,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守望家园——中国无形文化遗产特别公演》,来自中国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演员表演昆曲《牡丹亭》(上图)。据新华社电
-
追寻情感 论传统戏剧的情感动力及其现代生存价值
-
作者:胡宇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情感动力 价值 《牡丹亭》 动力作用 剧本创作 创作观念 《曲律》
-
描述:诗缘情戏缘情中国传统戏剧十分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在剧本创作方面,历来都有详尽论述,并视其为艺术的量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
作者:谢雍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研究 妇女教育 研究 中国 明清时代
-
描述:《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
人物内蕴情感的成功探寻
-
作者:李雪梅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牡丹亭》 舞台经验 人物塑造 杜丽娘
-
描述:人物内蕴情感的成功探寻
-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
作者:冯芸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歌舞伎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艺术交流
-
描述: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
洪升《长生殿》的情感美学思想
-
作者:黄南珊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情感解放 洪升 美学思想 情感净化 情爱 理想化 牡丹亭 必然性 诗化意境
-
描述:自我完善境界,对当时由雅到俗、从情到欲类学趋向是有力的反拨;他还把生死相许这种情感郁结点作为戏剧创作的艺术肯綮和构思关键,用以揭示情感本体的超越力量和情感追求的必然性。
-
戏曲意象初探(一)
-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化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似乎有些悖
-
对话刘韧
-
作者:祝雪霏 李健杰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游园 杜丽娘 寻梦 情感 爱情 构思 牡丹亭 电脑 收藏
-
描述:忆》,属于比较怀念过去的生活的;像《游园》、《惊梦》、《寻梦》都是对古代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写日记一样。
-
辛意云:人的哲学
-
作者:刘萌萌 宋小青 梁聪怡 来源:天下美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昆曲 情绪状态 牡丹亭 西方 人性 感性 中国 情感 力量
-
描述:辛意云来北大讲学,主讲《牡丹亭》,前后去听他讲了2次昆曲。第一次听他讲,动手创作新版《牡丹亭》时,有人建议就写到女孩子死了,因为这是悲剧,是世界潮流,后面都是多余。辛意云说要讲她复活,这是情爱的
-
电影《游园惊梦》与小说的比较
-
作者:张水巍 来源:电影新作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 电影节 白先勇小说 杜丽娘 昆曲 牡丹亭 荣华富贵 柳梦梅 情感 中国传统戏曲
-
描述:梦》当然还有更多的东西。除了那折差不多快被人忘却的凄美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出戏(电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