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临川四梦'的梦幻意识的哲学
作者:蔡莉莉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紫钗记  紫钗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论文由"时代母体的孕育"、"'四梦'梦幻意识论"和"的哲学"三部分组成.
·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论《牡丹亭》非爱情剧
作者:沈琴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爱情剧  非爱情剧     
描述:本文通过将《牡丹亭》与其他传统爱情剧所做的对比来说明《牡丹亭》与其他爱情剧的差别。从男女主角见面篇幅、与性的关系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牡丹亭》其实并非是爱情剧。
以情格理 生死以之——从杜丽娘看《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
作者:刘瑞昌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只今惟向梦中寻:浅析《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作者:庞婧绮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牡丹亭  畸恋  畸恋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子  士子  《牡丹亭》  《牡丹亭》  独创  独创     
描述: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是部流美千秋之作。诸家所论,已遍涉《牡丹亭》的取材、命意、思想、意趣、的体悟,以及情节、人物、结构、曲词、音律等方面,对后人的剧本创作、改编、观剧、演剧等都有指导作用
腐儒不腐——谈《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作者:胡冠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  人物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是“”与“理”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理”的主题等方面 ,都起了
青春版《牡丹亭》三题
作者:陶慕宁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还魂记》  《还魂记》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观众  观众     
描述:本文从汤玉茗《还魂记》到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与观众、《牡丹亭》与三方面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作者:赖丽青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争  抗争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
只今惟向梦中寻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畸恋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