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昆山,一个有戏的地方
作者:蒋全海  来源:词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  牡丹亭  地方  神话  舞蹈  三弦  曲牌  指尖  缠绕  游园 
描述:说蹊跷,比神话还要蹊跷,道美妙,比天籁更加美妙。弄一把三弦,指尖上面炫舞蹈,玩一支昆笛,六孔翻出七门调。披一袭白衣碎花,轻柔好似云中飘,唱一出游园惊梦,曲牌是那皂罗袍。牡丹亭,从前朝上演到今朝,惊世梦,感动了天涯与海角。戏里的浪漫,生死相恋的缠绕,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
作者:姜志雄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嘉靖前期  杜丽娘  东京  传奇  孙楷第  话本  二十年  书目  下栏 
描述:守的事,而且这传說必还产生在《牡丹亭》之先。……”譚先生在文中还提及孙楷第先生的《日本东京所見小說书目》。查孙先生《书目》卷六附录“通俗类书”中,曾著录:《燕居笔記》两种:一种是明季刊本(即何大掄本),在卷九下栏有《杜丽娘慕色还魂》一目;另一种是清
《牡丹亭》的一个漏洞
作者:贾百卿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良、春香、花神),而问题则出在第七出。为具体说明问题,现撮其要者抄列如下:第一出末角(作家的化身)的道白[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第三出杜宝白:"夫
一个“闹”字了得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人教版  高二  第四册  语文 
描述:一个“闹”字了得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作者:谢雍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研究  妇女教育  研究  中国  明清时代 
描述:《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元明清文学教学重点答问(二)
作者:孙绿怡  来源:湖北电大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元明清文学  反封建主题思想  《聊斋志异》  语文教学  文学评论 
描述:一、怎样认识《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思想? 《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思想概括地说,即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地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感人至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对主题思想的认识,
一曲《牡丹亭》成就一个文化产业
作者:郑水松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曲《牡丹亭》成就一个文化产业
文登与人才文登
作者:方妍 谭泉永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人才  秦始皇  文人 
描述: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文登一出场,便与文人、诗文扯上了关系。
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
作者:华玮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昆曲  研究  国际学术会议  文集  牡丹亭  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会议  文集 
描述: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
李渔戏剧观众简论
作者:王建设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李渔  戏剧发展  戏剧活动  审美追求  戏曲理论  审美观念  《牡丹亭》  戏剧美学  人情物理 
描述:这是一种不容争辩的真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所以,我们不妨重复一遍: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引言(摘自弗朗西斯库·萨赛《戏剧美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