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99)
期刊文章(377)
学位论文(10)
图书(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02)
地方文献 (56)
宗教集要 (12)
红色文化 (11)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1(64)
2007(38)
2006(27)
2005(18)
2003(15)
2001(20)
1998(11)
1991(4)
1987(14)
按来源分组
炎黄春秋(2)
殷都学刊(2)
收藏家(1)
世界家苑(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
语文学刊(1)
文教资料(1)
领导科学(1)
农村展望(1)
康复杂志(1)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之我见
作者:邢树娜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  爱情  爱情  悲剧  悲剧  共性  共性  差异  差异 
描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产生的,它们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反映,二者存在着共性.但是,由于它们诞生在不同的国家,并且分别是中西爱情剧的代表作品,所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
诗意的爱情与死亡:《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牡丹亭》
作者:朱延涛 卢前丽  来源:金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悲剧  悲剧  诗性文本  诗性文本  强烈的时代感  强烈的时代感 
描述:与阐发来重新唤醒人们心中尘封已久的纯洁爱情,在经典的深层次感受中,重建爱情的理想国.
牡丹亭魅力引出的悲剧
作者:暂无 来源:保定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数千年来,中国少女之情感,总是郁秘而不宣,若士(汤显祖号)却大胆的把她们的情意抒写出来了,这大约是《牡丹亭》特别为少女喜爱之一端吧!”这是郑振铎先生对《牡丹亭》的赞语。 又有明代戏曲家吕天成在《曲品》中的好评:“杜丽娘事甚奇,怀春慕失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言之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
作者:杨晓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意识
作者:赵亚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审美  审美 
描述:《牡丹亭》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代表作,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其中,悲剧意识是该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杜丽娘的日常生活中,在她为情而死以及为情而生方面,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之美。同时,悲剧意识也有很深
浅论悲剧
作者:郭威  来源:金色年华(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  《窦娥冤》  反封建斗争  《牡丹亭》  艺术珍品  艺术魅力  封建礼教  封建制度 
描述:下,郁郁含冤而死,但是她们的死,表示了反封建斗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的反封建精神永垂不朽,这能说不美吗?他们的美怎么能不使我们产生美感的愉悦呢?那么什么是悲剧呢?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悲剧性
论宋江的爱情悲剧
作者:肖兰英  来源: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阎婆惜  《水浒》  爱情悲剧  爱情追求  宋江形象  爱情观念  感情生活  《牡丹亭》  《西厢记》  李师师 
描述:的。因此,一对对夫妻几乎没有感情的交流与缠绵,一对对情人多以奸淫的扭曲形式出现。并且都以悲剧告终,无可讳言,作者在
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作者:孙虹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戏剧  悲剧结局  《西厢记》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  《牡丹亭》  中国悲剧  悲剧主角  圆形结构 
描述: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牡丹亭》是悲剧又是喜剧
作者:范华群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中国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悲剧又是喜剧
大余县“依书景”将深度开发《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讯[信息日报] 记者左阳天报道:汤显祖一出《牡丹亭》为后人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艺术经典,数百年来随剧作衍生了昆曲、电影、电视等。而故事的发祥地―――江西大余牡丹亭却没有大放异彩。记者16日从江西省外经贸厅获悉,牡丹亭将吸引国内外资金作深度开发。 多形式《牡丹亭》舞台演绎 “宋朝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