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6)
报纸(28)
学位论文(19)
会议论文(7)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0)
地方文献 (38)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0)
2013(15)
2012(30)
2011(28)
2010(28)
2009(15)
2007(21)
2006(25)
1998(6)
199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文艺评论(5)
荣宝斋(2)
丽水学院学报(1)
中国市场经济报(1)
龙岩学院学报(1)
电影评介(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青海师专学报(1)
西北美术(1)
舞剧《丽娘》创作感思
作者:肖燕英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舞剧脚本  立意  象征性空间 
描述:案,分别从舞剧脚本的立意搭建,舞剧的象征性空间两方面展开分析,为文学剧本改编舞剧创作提供几点思考。
论《聊斋志异》创作题材的三个源头
作者:朱振武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聊斋志异》  “三言”  市人小说  文言小说  “二拍”  创作题材  《牡丹亭》  民间故事 
描述:,人们作过很多研究,下面一种观点似乎最值得注意:《聊斋》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熔雅文学与俗文学于一炉”,蒲松龄的小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小说”创作的一些传统,更重要的是从“市人小说
费波,我的牡丹亭
作者:拿铁 林晓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蹈  杜丽娘  中国古典戏曲  唯美  现代舞  芭蕾舞团  创作  争论  作品 
描述:这是一个低调、温和、爱舞成痴的男人,有着唯美而古典的品味。他孤傲但平和,随意又挑剔,好争论却又低调淡泊。在《牡丹亭》之后,他走在了争议的边缘,面对着赞美、热议、争论、附和乃至曲解……我们试图以这次采访揭开一个人的故事,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
作者:车锡伦 蒋静芬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牡丹亭  翡翠园  金锁记  博物馆  扬州市  创作  昆曲  夜雨秋灯录  四十年 
描述:、《陈仲子》(《东郭记》)、《思饭》(《金锁记》)、《活捉》(《水浒记》)、《扫秦》(《精忠记》)、《下山》(《孽海记》)、《狗洞》(《燕子笺》)、《前亲》(《风筝误》)、《山门》(《虎囊弹》)、《刺汤》(《一捧雪》)、《演官》(《人兽关》)、《访鼠》(《十五贯》)、《盗牌》(《翡翠园》)、《遣义》(《鸾钗记》)、《相梁》
我的诗歌理想
作者:杨景荣  来源:诗探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理想  文字  牡丹亭  非诗  作品  创作  堂吉诃德  词组  探索 
描述:更血肉一点,更泥土一
侯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时尚北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中国元素  绘画  艺术家  创作  老师  古今  昆曲  琵琶 
描述: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侯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
民族舞剧《牡丹亭》创作特色研究
作者:幸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术形式。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代表作,目前,中国舞台上以《牡丹亭》为题材所改编的舞剧类型较多。主要作品有: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民族舞剧《牡丹亭》;中央芭蕾舞团创作现代芭蕾舞剧
叶小钢创作歌剧版《牡丹亭》
作者:颜亮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 记者颜亮 近日,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透露,应国家大剧院委约,他正在创作歌剧《牡丹亭》。该剧预计将在2013的12月正式公演。 《牡丹亭》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是中国古典
联手创作园林实景昆剧《梦回·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实习记者沈梦捷 晚报讯世博园区内精彩纷呈,世博园区外同样百花齐放。昨日,在朱家角课植园内,世博文化大师谭盾、“昆曲王子”张军宣布,为上海世博会量身定做的文化盛宴——中国首出园林实景昆剧《梦回·牡丹亭》将于6月5日与公众见面。 园林实景昆曲《梦回·牡丹亭》将聚集国内各界顶尖艺术家共同倾心创
谈昆曲电视剧《牡丹亭》的艺术再创作
作者:倪立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电视剧  昆曲  传统戏曲  电视台  场景  蒙太奇  观众  柳梦梅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喜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欣赏它的婉转典雅、柔曼悠远,一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