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06)
期刊文章(232)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8)
地方文献 (31)
地方风物 (19)
才乡教育 (7)
红色文化 (5)
文化溯源 (4)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158)
2013(35)
2012(67)
2009(22)
2007(23)
2006(22)
2001(15)
2000(7)
1994(5)
199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6)
现代电视技术(3)
东北科技(2)
国外丝绸(1)
科技致富向导(1)
党的生活(青海)(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今日科苑(1)
艺海(1)
数字化用户(1)
伦敦夏夜闻昆曲 争睹青春《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3日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萨德勒斯韦尔斯剧院首演,每折戏之间都掌声不断。 一位名叫罗杰的大学教授中场休息时兴奋地说:“我看过京剧、川剧,这是
段晓五首
作者:段曉華  来源:词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虞美人  蜻蜓  浣溪沙  挑刺  清平  新河  相思  中洲  桃源 
描述:段晓五首
女祖
作者:辛玉璞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胥国  女娲补天  白鹿原  人类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  骊山  《太平寰宇记》  骨化石  鼎盛状况  古人类遗址 
描述:人类社会是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权制开始发展的。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从大量传说(包括依据传说追记而成的文献)和考古物证的综合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民族第一位女祖先的名字。她就是胥。胥和
《牡丹亭》的作和民俗素材提炼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素材  素材  传说  传说  提炼  提炼 
描述:《牡丹亭》往往被视为婉雅之作,但是,它的故事框架,是建立在民俗素材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的。作者采撷了民间故事的情节,吸取了民间传说的精神,经过提炼、改造、加工、调整,许多场景也穿插了民俗仪典,使剧本的题旨以及人物性格,有了全新的意义。
编剧玮讲解《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编剧玮讲解《牡丹亭》 实习生张卉 常丽芳 本报讯(实习生张卉 通讯员常丽芳)青春版《牡丹亭》在武大的演出刚刚结束,前晚7时,编剧之一、来自台湾的玮教授应邀来到华中师范大学
新版《牡丹亭》精美服提前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史依弘(左)、张军携手新版《牡丹亭》 新报讯 《2012牡丹亭》将于6月1日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这一由著名梅派青衣史依弘携手“昆剧王子”张军带来的新版《牡丹亭》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其中水墨感极强的印染服装尤为出彩,剧组日前特别展示了“惊梦”一折中的服装款式,这是杜丽娘
徐丽和她的“鱼头皇”
作者:潘国钧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千岛湖  鱼头  楼外楼  百年老店  杭州  《牡丹亭》  胖头鱼  研制开发  创新精神  总经理 
描述:徐丽和她的“鱼头皇”
《牡丹亭》的现代跨文化制作:以《牡丹亭》在美国的舞台二度
作者:杨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台呈现  舞台呈现  文本选择  文本选择  演员呈现  演员呈现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描述:是戏剧舞台的内蕴、生命和灵魂。第二章从戏剧的舞台呈现上来分析美国的演出环境中戏剧美学在排演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和体现,因为舞台呈现的表现传承和创新关系的重要窥视点。第三章从演员呈现角度来整合《牡丹亭》二度创作中舞台表演带来的传播影响。第四章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冲突上切入,寻找在西方演出中国昆曲的可能性以及在去领域过程中带来的文化偏差。由此本文对经典戏剧在思想观念和戏剧美学指导下进行的域外的重新阐释和全新创造做了梳理和探究,并且总结了海外传播昆曲所带来的弊端和达到文化交融的手段,为未来西方的戏曲演出提供了参考。
上昆排《紫钗记》喜获资助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艺术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昆曲的保护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上海昆剧团全新编排的《紫钗记》近日喜获文化部50万元资助。获得这一国家专款资助的昆曲剧目还有浙江昆剧团新创的《虹霓关》和北方昆剧院传统改编剧目《西厢记》等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在新时代的新和发展
作者:李雅岚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创新  美学理念  跨文化传播 
描述:了古老剧种焕发崭新生机的密码,在美学理念、跨文化传播、呼应市场等方面给予了昆曲新和创作多方面的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