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6)
报纸(175)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6)
地方文献 (34)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92)
2013(28)
2012(28)
2011(49)
2007(14)
2002(5)
2001(12)
1999(9)
1996(12)
1991(3)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5)
艺术百家(4)
侨报(2)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
鲁南晨刊(1)
中国青年(1)
现代企业文化(1)
四川戏剧(1)
潇湘晨报(1)
新时期昆曲艺术的现代化: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赵哲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现代化  科学化运作  有效传播 
描述:昆曲在现代社会拥有更好的发展。
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作者:孙书磊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族性  戏曲改编  青春  昆曲  现代化问题  中国气派  中国作风  民族戏剧  古典名剧  表现手段  新阶段  老百姓  毛泽东  强调  意味 
描述: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牡丹亭上三生路昆曲600年的现代化与复兴记者吴久久
作者:吴久久  来源:东莞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9月24日到26日,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全本在广州上演,观者倾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吴久久 摄 【写真·普天乐】不因他福分难销,可甚的红颜易老?论人间绝色偏不少,等把风光丢抹早 柳梦梅回到了故乡。 从9月24日到26日,三个晚上,三本青春版《牡丹亭》终于在广州
孙菲菲称《牡丹亭》让沉醉
作者:暂无 来源:荆门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全球首部电视剧版《牡丹亭》在京宣布开拍,11日,《牡丹亭》女主角孙菲菲忙里偷闲在博客大晒新剧照,并写下工作好心情:《牡丹亭》的拍摄让沉醉。 据悉,电视剧《牡丹亭》在横店外景地开镜已有一个月
论明清传奇中画中意象
作者:张楠 张瑞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记》  《梦花酣》  《画中人》  《桃花影》 
描述:画中人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尤以明清传奇《牡丹亭记》、《梦花酣》、《画中人》和《桃花影》中画中意象刻画最为成功。作家借助画像这个特殊载体,或附身画中,或化为人形,在现实
张充和与《曲鸿爪》
作者:孙康宜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画册  逸群  古文字学  牡丹亭  书法  寄生草  红楼梦  名流  绘画 
描述:,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孙康宜撰写的同名书籍刊载了该画册全部字画,记述了诸位名流绘画题词的过程,从中可以窥见曲坛风云名流神采。我们特选编唐兰、王民、吴逸群、汪东、韦均一部分,以飨读者。
辛意云:的哲学
作者:刘萌萌 宋小青 梁聪怡  来源:天下美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昆曲  情绪状态  牡丹亭  西方  人性  感性  中国  情感  力量 
描述:辛意云来北大讲学,主讲《牡丹亭》,前后去听他讲了2次昆曲。第一次听他讲,动手创作新版《牡丹亭》时,有人建议就写到女孩子死了,因为这是悲剧,是世界潮流,后面都是多余。辛意云说要讲她复活,这是情爱的
吴趼写过哪些长篇小说
作者:郭长海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趼  长篇小说  西厢记  李伯元  周桂笙  名妓  白话小说  研究资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牡丹亭 
描述:吴趼所作的长篇小说(包括《胡宝玉》)共有十四种。今后凡论及吴趼的长篇小说,都当以他《最近社会龌龊史·自序》中所列出的十种,加上未刊完的四种为准。余者皆为赝品或冒名之作。
新版《牡丹亭》激发赣多少梦想
作者:李滇敏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海盐腔  新版  江西师范大学  赣剧  高雅艺术  戏剧学  汤显祖  总监负责制  《尘埃落定》 
描述:400年前汤显祖四个旖旎的梦在今天不仅被中外艺术家们 分别以昆曲、交响音乐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不倦地演绎着,而 且进入欧美主流社会的精致艺术消费阶层。然而,在“四个梦”的 故乡,却是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 日前,江西师范大学和童丹工作室喊出了“让‘临川四梦’ 走进姹紫嫣红的师大校园,让赣剧走向缤纷
《牡丹亭》的诞生与宁波屠隆有关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昨天,中国汤显祖文化节在丽水遂昌举行。在遂昌为官5年,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写下了不朽的传统名剧《牡丹亭》,而遂昌也因此以“《牡丹亭》原创圣地”而倍感自豪。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牡丹亭》的诞生和成功也与宁波大有关系,“要是没有屠隆,汤显祖也许不可能写出这一传世名剧。”我市地方文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