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
描述:文学文本生来是为读者的阅读而作,这个特点决定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召唤性。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更需要强大的召唤力量与观众进行交流,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戏曲《牡丹亭》正因为曲折的结构、不朽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
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
作者:谢俐莹 来源:东吴中文研究集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曲 小青 疗妒羹 牡丹亭 杜丽娘
-
描述: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
读者召唤、阅读差异与文本对话─三妇评点《牡丹亭》
-
作者:高祯临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 戏曲 评点 评点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
描述:程裡,如何形成一種屬於讀者之間的閱讀召喚意義,以及評點文字中因為讀者個性、批評起點以及閱讀興趣所形成的批評差異。藉由文字發聲的閱讀主體,使得這些批評詮釋建立起多樣的互動關係,並因此實現了一場超越時空隔閡與生命侷限的「文本間的對話」。這個共討論的過程將織構並拼貼出一幅關於女性戲曲文本閱讀的共同視野,但同時在這些書寫脈絡中,每一位婦女讀者無可取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亦應獲得理解。
-
《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的共性探析
-
作者:崔卫成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节 情节 人物 人物 结构 结构 主题 主题
-
描述:的东方和西方出现的主要原因。
-
形神兼备 演活人物:浅谈我所塑造的大金番使一角
-
作者:方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神兼备 人物 《牡丹亭》 美籍华人 著名作家 两岸三地 江苏省 艺术家
-
描述:由美籍华人、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制作,由两岸三地艺术家及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打造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中,在海内外共巡演了一百六十多场。每场演出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得
-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论《牡丹亭》的至情表现
-
作者:章颖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梦中情 梦中情 人鬼情 人鬼情 人间情 人间情
-
描述:情感。而只有认识了自我主体和生存的环境,且能为了理想而不畏生死的考验,方能营造出"有情"世界。
-
笑不笑由你:新编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
作者:施逸丰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稽戏 牡丹亭 唐伯虎 《三笑》 娱乐性 可看性 主题意义 风流才子 新编 大团圆结尾
-
描述:三月下旬,上海滑稽剧团将赴香港作首次演出。为了赴香港演出,上海滑稽剧团新编了一台大型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三约牡丹亭·点秋香》是王辉荃、徐檬丹根据评弹《三笑》改编的大型滑稽戏,由王辉荃
-
腐儒不腐——谈《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
作者:胡冠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理 理 人物 人物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
描述: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是“情”与“理”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情”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理”的主题等方面 ,都起了
-
“以情悟道”开启走向人物心锁的金钥匙:浅谈李云导演《阳光女
-
作者:杨淑霞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悟道 金钥匙 《牡丹亭》 女工 阳光 导演 人物 《红楼梦》
-
描述:“情”字眷顾,我把“以情悟道”,视为开启我走向人物心锁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