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与“心”课:从《闺塾》反思现代中学爱情教育
-
作者:张曲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教育 《闺塾》 “心” “新” 中学 《关雎》 陈最良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一得
-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学生 老师 封建礼教 主题 杜丽娘 喜剧效果 牡丹亭 课堂 礼教思想 教学思想
-
描述: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执教时,深钻文本,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也就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下面,笔者
-
整合理论与《牡丹亭·惊梦》的隐喻分析
-
作者:林天送 王嵘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隐喻 隐喻
-
描述: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
-
《牡丹亭·惊梦》析句
-
作者:寇梦碧 来源:天津教育学院院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惊梦》析句
-
从《闺塾》看《牡丹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
-
作者:郭贵灵 来源:甘肃教育(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闺塾》看《牡丹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
-
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赏析《牡丹亭》的《惊梦》
-
作者:郑晓云 金闻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伤春 伤春 哀怨 哀怨 觉醒 觉醒
-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
满园春色启芳心:《牡丹亭》“惊梦”赏析
-
作者:吴孟君 来源:自贡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惊梦 《牡丹亭》 真挚的情感 花园 幽怨 姹紫嫣红 语动 游丝 张生 丫环
-
描述:情怀,被埋没的青春也让那“成对的莺燕”唱了出来。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随着春风中的“晴丝”,袅袅娜娜,飘飘拂拂,在花园中缠绕,在读者心中萦纡。
-
简析《牡丹亭》的情理冲突
-
作者:朱震岳 来源:河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简析《牡丹亭》的情理冲突
-
从《牡丹亭《闺塾》》看明清女性私塾教育
-
作者:刘瑾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私塾 女性私塾 教育 教育 《牡丹亭《闺塾》》 《牡丹亭《闺塾》》 明清 明清
-
描述: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