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欲与"文明"的冲突——《牡丹亭》与《西厢记》主题思想之比较
作者:韩彬  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以情反理  以情反理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这部爱情剧表现的依然是古老的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但又有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它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以情反理,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为核心
昆曲名家孔萍无锡演绎《牡丹亭》
作者:张月  来源:江南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上周末,江苏省昆剧院昆曲名家孔萍在万和公益剧场为锡城观众上演了精彩的《牡丹亭》。扮相秀丽、唱腔委婉的孔萍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间把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诠释得入木三分。昨天,孔萍接受本报专访
浙昆版《牡丹亭》历经“前世今生”今年元宵节“为重生”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2月20日、21日元宵节期间,浙江昆剧团将在浙江胜利剧院上演雪藏七年的全本昆曲《牡丹亭》,两个晚上,一天演上部,一天演下部。与浙昆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的《公孙子都》完全相反,一洗杀气之后的《牡丹亭》,从服装到演员眉梢眼角,都透着江南“春梦”的柔软旖旎。 《牡丹亭》对时下的观众并不
像昆曲一样去 ―――从《牡丹亭》看昆曲爱情欧阳宜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南大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再次捧起汤显祖的 《牡丹亭》是因为王力宏的一首 《在梅边》,现代快节奏的rap与古典昆曲“不在梅边在柳边”的旋律结合,心中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暗涌在翻腾,也许就像歌词中写的:“生活太忙乱,没有时间在那里看十九个小时,看一曲《牡丹亭》。”而所谓的“忙乱”,在“乱”不在“忙”。这个社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浮躁,
情的追求与的失落:论黛玉形象的文化情结
作者:刘相雨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宝玉  情不情  宝黛爱情  《牡丹亭》  《西厢记》  《三国演义》  大观园  《悲剧心理学》 
描述:情的追求与的失落——论黛玉形象的文化情结刘相雨《红楼梦》一问世,林黛玉就成为读者们关注、评论的焦点,她那凄凉的身世、绝世的才华、孤傲的人格、悲惨的命运,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扉。林黛玉
评陈莲在舞剧《牡丹亭》中的“编”与“演”
作者:胡尔岩  来源:舞蹈论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评陈莲在舞剧《牡丹亭》中的“编”与“演”
:报答、付出与回应──《连城》知已之爱的诠释
作者:冯文楼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聊斋志异》  心头肉  弗洛姆  爱情观  社会转型时期  表现形式  《长生殿》  中译本  《红楼梦》 
描述::报答、付出与回应──《连城》知已之爱的诠释
:报答、付出与回应——《连城》“知己之爱”的诠释
作者:冯文楼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己之爱  《牡丹亭》  爱情  心头肉  自然人格  生死之恋  生命原型  弗洛姆  《聊斋志异》  价值理性 
描述:在《聊斋志异》神奇瑰丽的世界中,爱情之“梦”的创造与寻求,是一大奇现。不论在那扣人心弦的生死之恋中,抑或想象丰赡的人狐相爱中;不论在那解衣就枕的匆遽中,抑或意趣盎然的对谈中;不论在那生命原型的展示中,抑或自然人格的探寻中;也不论在那一波三
倾听花开的声音——从《,是不能忘记的》等几部作品中品真爱
作者:刘浩 刘颖  来源:才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真爱  作品  新写实小说  杜丽娘  红楼梦  忘记  牡丹亭  精神境界  张洁 
描述:悲剧,无一不记载着人们探求真爱的足迹。在当代女
两朵“牡丹”,你哪一朵牡丹亭》一周上演两个版本2011-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 姜雄 未来一周,杭州昆曲迷要纠结了:是看“青春版”《牡丹亭》,还是“中年版”的《牡丹亭》?抑或两部都看? 上周白先勇来杭推介苏州昆剧院的《牡丹亭》,这部号称“青春版”的《牡丹亭》将于11月25日在杭州上演。前天,浙江昆剧团也宣布,将于11月20日在杭州剧院上演浙昆经典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