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生石上旧精魂:浅谈《牡丹亭》的结构艺术
-
作者:何红霞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三生 三生 结构 结构
-
描述:石道姑和陈最良的"失情"就是佐证。
-
昆曲,在极端中突围
-
作者:万佳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女同性恋 题材 牡丹亭 男旦 新闻周刊 演出方 李渔 现代人 表演艺术
-
描述:在"拯救戏曲"不乏表现的今天,一部主打"女同"题材的昆曲新作,加以男旦版的噱头,一亮相便引来关注目光。不过这出颇具心机的作品用意却不仅限于此
-
嬉闹中的人性曙光
-
作者:徐静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宗元 杜丽娘 封建礼教 山水游记 人性 喜剧气氛 塾师 牡丹亭 观众 空间建构
-
描述:嬉闹中的人性曙光
-
《聊斋志异》中的“痴汉”类型与特点
-
作者:李占稳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孙子楚 异史氏曰 特点 牡丹亭 离魂 阿宝 态度 作者
-
描述: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却取用了痴的迷恋执着深情专一之意而且对这种痴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的。他在《聊斋》中塑造了一批痴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各具
-
《牡丹亭》的现代跨文化制作:以《牡丹亭》在美国的舞台二度创
-
作者:杨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台呈现 舞台呈现 文本选择 文本选择 演员呈现 演员呈现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
描述:是戏剧舞台的内蕴、生命和灵魂。第二章从戏剧的舞台呈现上来分析美国的演出环境中戏剧美学在排演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和体现,因为舞台呈现的表现传承和创新关系的重要窥视点。第三章从演员呈现角度来整合《牡丹亭
-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
-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目的论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高度浓缩的语言 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
描述:的主旨。翻译目的决定将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
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
-
作者:程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 舞台演出史 戏曲美学 当代传承
-
描述:世界为参照的现代文化的检视,面临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同时,近年来昆曲《牡丹亭》在国内外连续创造演出奇迹,更是在文化界、学术界搅起了一场讨论热潮,引起人们对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现代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关注
-
《牡丹亭》的剧情结构与思想表达
-
作者:许建中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整一性结构 整一性结构 思想表达 思想表达
-
描述:《牡丹亭》以情理冲突为主线,剧情以由生而死、唤死回生、翁婿冲突三段为主体,折叠式结构具有内在的完整统一性,支撑了作品深刻思想的表现。《牡丹亭》将矛盾对立形象的设置由《紫箫记》、《紫钗记》的恶人恶行
-
让昆曲继续长生:《牡丹亭》之后再看《长生殿》
-
作者:罗珺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长生殿 长生殿 中国 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让昆曲继续长生:《牡丹亭》之后再看《长生殿》
-
(禾农)丽、恢弘的《牡丹亭》
-
作者:徐斯年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中国 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禾农)丽、恢弘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