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风流梦》眉批其《牡丹亭》底本及曲律问题
作者:霍建瑜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流梦》  《风流梦》  眉批  眉批  《牡丹亭》  《牡丹亭》  底本  底本  曲律  曲律 
描述:本,而经过考查却恰恰相反,是冯本参考采纳了当时的演出本.<牡丹亭>演出本,基本上仍是沿用了汤显祖原创曲词,这说明沈璟等戏曲家强调的<牡丹亭>不合律,并非实际上的难以演唱,而由是否合律所引起的汤沈之争,其实是由于二者对于曲律问题所持的标准、尺度不同而造成的.冯梦龙的曲律主张贯穿于其<牡丹亭>改编实践中,他的曲律主张是汤沈之争背景下,一种既重曲律又重文辞、两兼其美的倡导.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  元明清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觉醒。
从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人(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从两件敦煌文书代北虏姓土族的地方化
作者:王春红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  《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  《太平寰宇记》  代北虏姓土族  地方化 
描述:期,虏姓土族士族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对其士族身份的认可。
从传统、青春、中日版《牡丹亭》昆曲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杨敏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创新  创新  发展  发展 
描述:昆曲流传发展至今,在保持其传统的特点下,在演员、舞美、音乐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昆曲艺术需要我们勇于突破,要进行一种深度碰撞、化舍的工程,达到一种更新鲜的境界.创新和发展正是对昆曲的弘扬和传承.它使我们传统的古典艺术永远散发魅力.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秦腔发展策略
作者:雷家琪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腔  发展策略 
描述: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推陈出新、受众群体挖掘等方面立体应对文化消费的挑战,从而振兴秦腔,发展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从《牡丹亭》晚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牡丹亭》赏析
作者:晏斌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女性  晚明女性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由于互动教学重在双向交流,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了以往教师在理论教学上全篇讲解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吸取,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杜丽娘其人
作者:潘建宏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杜丽娘其人
从昆曲《牡丹亭》进校园中国经典艺术的美育意义
作者:王惠芳  来源:高教与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  校园  校园  美育  美育  高雅  高雅 
描述:人。
从《牡丹亭《闺塾》》明清女性私塾教育
作者:刘瑾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私塾  女性私塾  教育  教育  《牡丹亭《闺塾》》  《牡丹亭《闺塾》》  明清  明清 
描述: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