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看中西生死观
-
作者:周园园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生死观 生死观
-
描述: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
简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
-
作者:顾礼俭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音乐 昆剧 南京大学 成功经验 人民大会堂 两岸三地 文化层次
-
描述:戏曲美学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里我想就我的体会, 谈谈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音乐上的成功经验,
-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
作者:张雪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选本
-
描述:《牡丹亭》在评点家、改编者、选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传奇文学语言结构自身内部规范的制定、修正和完善,实现从案头走向场上的独特历程。 绪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牡丹亭》评改选本的研究概况,总结其贡献
-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
-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
-
作者:陈志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色彩 牡丹亭 故事
-
描述:明清以来,许多文人学者,对“牡丹亭”变幻离奇的故事,作了不少的考订和论辩,
-
唱不尽的牡丹亭——我所认识的闫平
-
作者:潘力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闫平 《青庄稼》 牡丹亭 绘画
-
描述:至今依然记得初识闫平时第一次走进她的画室,被扑面而来的姹紫嫣红所震慑时的心跳。那时她正沉浸在《青庄稼》的蓝天绿地里.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以想象看上去如一汪秀水般柔弱的她竟有如此气度驾驭那些巨大的画幅和奔腾的笔触。[第一段]
-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
作者:刘松来 乐帧益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主题 文化渊源
-
描述:本文从历史文化的维度系统梳理《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轨迹,力图阐明“至情”主题的渊源有自和历史悠久,并揭示《牡丹亭》中这一主题超越同类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哲学意蕴,从而为人们解读《牡丹亭
-
由当前中国古典音乐与传统音乐流行化趋势引发的一点思考
-
作者:张晓丽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高雅音乐 牡丹亭 中国古典音乐 通俗音乐 白先勇 中国戏曲 趋势 行化 创作过程
-
描述:2004年4月,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倾力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地成功上演,它的成功在中国曲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时间各类青春版纷至沓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的青春京剧、上海越剧院的青春版
-
戏曲音乐大联展:听瑞鸣唱片《粉墨是梦》
-
作者:代延 来源:视听技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演奏家 传统戏曲 中国音乐学院 蝴蝶夫人 录音 红楼梦 牡丹亭 黄梅戏 花木兰
-
描述:“瑞鸣”最新推出的这张《粉墨是梦》,从类型上看是张器乐碟。其取材上的巧,编创上的新,演绎上的精,再加上图文的雅,都造就成了这款新专辑的高品味和高欣赏价值。此专辑的副标题则是“梨园传清响,琴韵赋
-
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
作者:杨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模式 大团圆 大团圆 拱形 拱形 体验 体验 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
-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历来评价颇高。本文旨从爱情这个维度切入,探寻其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浅层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与鬼魂复生的拱形结构,显露出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