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名剧的缩微艺术——谈上昆的《牡丹亭》文本
-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演出文本 《寻梦》 《惊梦》 《回生》 人文主义思想 艺术风格 改编
-
描述:白云生诸大师的精湛表演。由于昆剧是最古老的声腔、剧种,实际上这些单出的演出基本上作为文物
-
烟花不开一瞬——艺术领域跨界合作之探索
-
作者:丁辛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剧 艺术领域 跨界 《牡丹亭》 中国特色 导演 百老汇 《莎乐美》 张艺谋 二度创作
-
描述:烟花不开一瞬——艺术领域跨界合作之探索
-
美,遮不住视线——关于京剧艺术在大学校园传播的断想
-
作者:李小林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大学校园 京剧艺术 断想 传播 视线 巡回演出 浙江大学
-
描述:…总之,整个剧场被美淹没了!长达9小时的《牡丹亭》散发出熠熠的光芒、美的光辉!正如白先勇先生所言,美到无法抗拒。
-
美哉 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想:简评大型舞剧《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陶琳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看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感受了经典作品的永恒。舞剧《牡丹亭》在传承经典和追求创新上,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表现出的大喜大悲、大雅大俗的艺术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
中国正剧的本体风格和鉴别标准(兼论《牡丹亭》的艺术属性)
-
作者:周国雄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中国正剧的本体风格和鉴别标准(兼论《牡丹亭》的艺术属性)
-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同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 一、花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园林虽是人工建造,但是在艺术精神上总是遵循着“妙极自然、宛自天开”②的美学精神和建筑理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将自然与人文融合于一体,体现
-
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
-
作者:华玮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昆曲 研究 国际学术会议 文集 牡丹亭 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会议 文集
-
描述: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
-
满城尽唱《牡丹亭》 班春劝农励农桑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当地村民在演奏遂昌昆曲十番
本报记者简彪驻浙江记者苏唯谦
姹紫嫣红四月天,多情最是《牡丹亭》。近日,在《牡丹亭》原创地——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一场绵延千年的仪式“班春劝农”正在上演:在“遂昌昆曲十
-
(雕刻時光)也談靑春版《牡丹亭》龔剛
-
作者:龔剛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也談靑春版《牡丹亭》
自二○○四年年初於台北首演始,由白先勇執導的靑春版《牡丹亭》享譽海內外,連演百餘場而風頭不減,盛讚湧如潮,餘勁貫如風,大有愈演愈興之態,而後繼的崑曲熱在各國高校蔓延,崑曲課程
-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春香的魅力
-
作者:曹南山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昆剧 昆剧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观众 观众 后花园 后花园 大家闺秀 大家闺秀 角色 角色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诗经 诗经
-
描述:大型全本昆剧大戏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上演200场。回首多次观看此剧的经历,我对剧中春香的角色一直难以忘怀。每逢大幕拉启,最早展现出人物之美、情节之美的人物形象便是春香,她也是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