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剧本改编看“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
-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
-
描述:本文从剧本改编的层面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性。
-
舞台对经典的诠释--从演出文本看当代对《牡丹亭》的理解
-
作者:金鸿达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这个中国文学戏剧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和<牡丹亭>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牡丹亭>称得上是明传奇的扛鼎之作.它在文学艺术上达到的高度使其自刚一问世,就引起广泛的关注.关于<牡丹亭>的研究、争议从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下看出版的社会功能
-
作者:李芹燕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功能 青春版《牡丹亭》 出版 电视媒体 国家剧院 传播符号 泸州老窖
-
描述: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国家剧院首演,俞玖林和沈丰英以千娇百媚、玉树临风的扮相,成为这一轰动的文化事件最美的传播符号。2006年,李怀秀、李怀福姐
-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看秦腔发展策略
-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腔 发展策略
-
描述: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椎除出新、受众群体挖掘等方面立体应对文化消费的挑战,从而振兴秦腔,发展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
清词中的明代戏曲题咏和评论:以《牡丹亭》为中心
-
作者:谢永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词 《牡丹亭》 题剧词 文体互参 批评文学 批评方法
-
描述:般情形.进一步扩大考察范围又可以发现,清词以多种样态题咏和评论戏曲作品,既是历代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文体互参现象在清代词坛上的延续,又体现出能够成为一种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所应具备的价值
-
昆曲曲律与《牡丹亭》之《惊梦》曲词英译
-
作者:吉灵娟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曲律 曲律 英诗格律 英诗格律 曲词英译 曲词英译
-
描述:文章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
-
百花原是有情物:浅谈《珠玉词》中花卉描写
-
作者:廖以厚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有情物 花卉 词人 美感经验 艺术形象 艺术手法 词风格 咏物词 《诗经》
-
描述:──词,异军突起,在文学艺苑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园地。曼殊的《珠玉词》作为“宋代词坛的报春花”,继南唐五代之绪,以其风流蕴藉,温润秀洁的风格和雍容华贵的气度,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
含愁弄影有名篇--张先《天仙子》词赏析
-
作者:厚艳芬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仙子 张先 北宋前期 伤春 作者 中庭 牡丹亭 隔墙 压卷 安陆
-
描述:是有影的名篇。
-
一枝独秀花蕊词--我国第一位女词人花蕊夫人
-
作者:陈桥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蕊夫人 女词人 女性文学 《长恨歌》 《牡丹亭》 美学价值 张仙送子 现实缺陷 国色天姿 宫女生活
-
描述:一枝独秀花蕊词--我国第一位女词人花蕊夫人
-
姹紫嫣红随类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并向世界介绍传播,尤显必要与不易。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音乐、舞蹈、绘画、表演、语言等要素为一体。与诗歌、小说、散文相比,戏剧又兼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根据戏剧本身的双重属性,戏剧翻译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韵文台词和散体台词三个角度抽取样本,根据笔者提出的依用途不同而细分的戏剧翻译策略,将白之、张光前、汪榕培和青春版昆曲演出时的剧场字幕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四个译本各具特色,并进一步说明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用途不同--前三个译本用于文本阅读而最后一个译本用于剧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