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入临川梦中梦——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杜丽娘“至情
-
作者:姜伯勤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寅恪 陈寅恪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们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将昆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意义的认识。
-
试议汤显祖《牡丹亭》人权思想的表现:杜丽娘形象凸显的人权思想
-
作者:肖澍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权 权利 爱情《牡丹亭》
-
描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强烈的体现
-
改编经典远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粤剧《金石牡丹亭》观后有感
-
作者:何花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金石 粤剧 想象 改编 影剧院 杜丽娘 内涵
-
描述:丹亭》的最大内涵不只是"情",而是借写情来写"人摆脱束缚的渴望",多情敏感的杜丽娘却被礼教封闭在暗淡无光的世界里,"手不许把秋千索拿,
-
论青春版《牡丹亭》对“戏曲进校园”的启示
-
作者:汤玲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 戏曲 校园 校园
-
描述: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
-
戏曲大舞台
-
作者:黄蕾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舞台 语言 昆曲 牡丹亭 文章 父亲 记忆 描写
-
描述:然后就其主要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也可以直接描写看到的一出戏曲演出,写出观后感。但要注意再
-
《牡丹亭》和《合影楼》应该改编为连环画吗
-
作者:晓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连环画 少年儿童 工农群众 杜丽娘 改编 出版工作者 出版社 美术 情节
-
描述:《牡丹亭》改编的,全书完全照搬原剧的情节:杜丽娘梦中与一书生私
-
谈谈名著改编的问题
-
作者:廖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著改编 舞台剧 毛泽东 长篇小说 《牡丹亭》 《原野》 《西厢记》 改编作品 《茶馆》 《骆驼祥子》
-
描述:戏剧名著熔为一炉,如话剧《思凡》;有的将两部戏剧名著嫁接一处,如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等待戈多·三姊妹》;有的旧戏新演,如越剧《红楼梦》、话剧《茶馆》;有的彼戏此演,如京剧移植黄梅戏
-
古典名剧的缩微艺术——谈上昆的《牡丹亭》文本
-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演出文本 《寻梦》 《惊梦》 《回生》 人文主义思想 艺术风格 改编
-
描述:白云生诸大师的精湛表演。由于昆剧是最古老的声腔、剧种,实际上这些单出的演出基本上作为文物
-
论明传奇「画中人」的情节结构:以《牡丹亭》、《梦花酣》、《
-
作者:陈家莹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牡丹亭 梦花酣 画中人 情节结构
-
描述:画中人」本事,并以画像的绘制、收存及重现为主轴,分析三部传奇之情节结构。
-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版本传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演剧通例
-
描述: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