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996)
报纸(2635)
学位论文(211)
图书(134)
会议论文(8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56)
历史名人 (3944)
文化溯源 (102)
非遗保护 (26)
宗教集要 (15)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821)
2013(488)
2011(604)
2010(677)
2008(643)
2007(450)
2006(320)
2004(201)
1999(151)
1997(1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5)
剧本(25)
东方艺术(19)
苏州杂志(18)
戏剧杂志(15)
南方文物(11)
中文自修(9)
今日浙江(6)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6)
中国国防报(1)
论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意义:从芭蕾舞剧《牡丹亭
作者:周仪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  舞蹈创作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为例,对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
汤显祖的理想王国
作者:杨晓光  来源:时代青年·哲思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理想王国  牡丹亭  临川四梦  莎士比亚  文学家  戏剧家  华彩乐章  南柯记  遂昌 
描述:”之一的《牡丹亭》正在这里首次上演。 台下,年近五旬的汤显祖正中端坐,灯光照着他瘦削的体态和清雅的面容。但见台上渐演至《劝农》一场:早春二月,“红杏深花,菖蒲浅芽”“平原麦垅,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太守杜宝亲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作者:王华平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明代后期  东方  牡丹亭  莎士比亚  明代社会  爱情生活  创作道路  南京 
描述:明代后期,汤显祖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降生。汤显祖自小便接受了良好教育,少年的他知识广博,文思敏捷,熟读《诗》、《书》、《春秋》等,精通音律,为日后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汤显祖21岁时中举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作者:刘昊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剧团  戏剧演出  观众  现实条件  中国戏剧  传统戏剧  牡丹亭  东方与西方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
知识人印象:读李怀宇《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
作者:吴丙年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人  台湾文化  中国文化  印象  白先勇  形象  群体  牡丹亭  开拓  价值 
描述: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 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人吧,比如我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的人。但在作者李怀宇看来,“知识人”的概念却不那么简单。就《知识人》这本访谈录来看,作者所拜访,所记录之人,诸如白先勇、余光中、郑愁予、南方朔、隐地等十六位人物,个个成名在早,皆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文章一篇篇读过,我们会发现,“知识人”,该是那些有别于普世目光、情怀、抱负和社会担当的人。这些“知识人”给我的印象,或有着清透高远的目光,或有着博大,亲切的人类情怀,或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抱负和担当。总的来说,知识是不是力量,知识能不能改变世界,前提是有没有这样的“知识人”存在。 说及“清透高远的目光”,白先勇让人印象深刻。
愉悦地走近经典: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第三辑
作者:明晓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中国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丛书  经典  长生殿  爱情模式  当今社会  阅读时间 
描述:印象中,关于国人阅读情况的调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见诸媒体,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不那么乐观。国人每年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较之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择来看,也以那些内容浅显、容易咀嚼的"快餐"为主,表现出一种短、平、快的阅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越来越
爱川纪子参观昆曲博物馆
作者:金年满 易小珠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物馆  昆曲  非物质遗产  牡丹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遗产  中央电视台  张继  周年纪念  中国 
描述:意浓浓、细雨霏霏,专程来苏参加中国昆曲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爱川纪子
不亦寻常小浪花——记白雪梅和她的粤剧艺术学院
作者:浮生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学院  粤剧  演出  周年纪念  牡丹亭  温哥华  执着追求  寻常  文化中心  浪花 
描述:
含苞待放的小兰花——记“小杜丽娘”张志红
作者:鸣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省  观众  杜丽娘  昆曲  兰花  牡丹亭  传习所  游园  周年纪念  苏州 
描述:丽娘。《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折,该说是昆曲闺门旦的“经典剧目”了。经过多少艺术家,特别是梅兰芳大师的精心琢磨之后,一般演员再来演这出戏往往很不容易“讨好”,而张志红的演出却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让昆剧焕发青春
作者:李太成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年纪念  文化部  昆曲  昆剧  舞台  继承革新  唱腔  质量  牡丹亭  艺术经验 
描述:必须使昆剧跟上时代步伐,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革新,使这一古老剧种焕发青春。为此,两省一市一起商订了一个方案,并作出了具体计划。根据计划,上海方面着重抓了两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