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00)
报纸(406)
图书(66)
学位论文(29)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98)
地方文献 (318)
地方风物 (34)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19)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1)
按年份分组
2014(220)
2013(67)
2012(113)
2011(145)
2008(101)
2006(40)
2000(33)
1984(18)
1983(15)
196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1)
中国文化报(6)
江西社会科学(4)
江西戏剧(3)
扬子晚报(2)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新华日报(1)
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1)
艺海(1)
中学生(1)
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开机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由CCTV新影制作中心、千灯镇政府联合出品,上海静安越剧团独家摄制的5集高清越剧电视连续剧《牡丹亭还魂》近日在昆山千灯古镇开机。该剧艺术指导、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华文漪、岳美
《牡丹亭》、《紫钗》观后杂谈
作者:宫宝荣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紫钗  杂谈  集中精力  艺术创作  传统艺术  评论家 
描述:正如众多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四梦之中除《牡丹亭》为广大观众所耳熟能详外,其他三出都鲜为人知。此次上昆集中精力同时推出这四出大戏,既显示了自身的整体艺术创作实力,更向世人表明其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艺术精华方面的意志与魄力。
《太平寰宇》刊刻流传考
作者:刘双琴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  太平寰宇  刊刻流传  刊刻流传  影响  影响 
描述:<太平寰宇>成书于北宋初年,是一部综合的大型历史地理著作,成书后便成为重要的工具书,屡为引用,在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自成书以来,关于其刊刻流传情况,记载并不多,但从这些记载足可
《太平寰宇》纪年辨误一则
作者:张维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太平寰宇》纪年辨误一则
《红拂》批评接受研究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
《邯郸》卢生形象新论
作者:董晔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  《邯郸  卢生  卢生  情欲论  情欲论 
描述:学界对《邯郸》中的卢生形象多有论及,但研究者大多将其定位于一个"恶"者,此论失之偏颇,有将问题简单化之嫌。若以新的视角——"情欲论"加以观照,就会发现卢生形象善恶兼具,其复杂性恰恰折射出当时社会
《紫钗》前传-《大唐胭脂》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紫钗》前传-《大唐胭脂》
为了昆曲的传承:北京昆曲研习社
作者:启名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艺术  北京市  日常活动  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  俞平伯  文化局  牡丹亭 
描述: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
佛山粤剧院重新打造《紫钗
作者:纪阳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山  佛山  粤剧  粤剧  演出  演出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香港  香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温哥华  温哥华  广州  广州  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 
描述:佛山粤剧院斥资100万元重新打造的《紫钗》,8月28、29日在广州演出两场,并于9月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3场,10月再到温哥华演出。佛山粤剧院院长李
邮票里的故事:《牡丹亭》《长生殿》和《浣纱
作者:赵军  来源:国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纱  《浣纱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邮票  邮票  《昆曲》  《昆曲》  故事  故事  扬州市  扬州市  第二故乡  第二故乡 
描述:多媒体视听邮票《昆曲》在扬州市首发。该套邮票一共三枚,内容分别为《浣纱》《牡丹亭》和《长生殿》。据悉,昆曲源于苏州昆山,兴于扬州,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昆曲》邮票中的三部戏和扬州或多或少都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