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议《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
-
作者:马迪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本文将从三方面来分析杜宝这个角色:一是杜宝为官的政绩,二是他带兵作战的成果,三是他作为父亲的表现。希望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能为杜宝"正身",还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
-
作者:东旋 来源: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情感 情感
-
描述:《牡丹亭》中柳梦梅的爱情理想受到了现实的拘束,却日益丰盈。柳梦梅对爱情忠贞至诚,他的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爱情的圆满。从情感的角度剖析柳梦梅,需领会其特殊的可道之处。
-
简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
作者:张琛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情痴 情痴 反“理”代表 反“理”代表
-
描述:的。
-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柳 梅柳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
解读《牡丹亭》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丽著称,但是文中杜丽娘
-
戏曲《牡丹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中,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
《牡丹亭》中陈最良的形象分析
-
作者:杨爱华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最良 陈最良 《牡丹亭》 《牡丹亭》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形象 形象
-
描述:陈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贯穿剧本的次要人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从高中语文课<闺塾>开始的.教参将其定位为一个反面形象,但<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陈最良.他是汤显祖着力塑造的一个科举制度
-
《牡丹亭》中花园意象的构造方式
-
作者:杨亿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花园 花园 意象 意象 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
-
描述:在《牡丹亭》中,花园是一个特殊的叙事空间和不断出现的意象。花园意象是一种包含了整体意象和意象载体的双重结构。在梳理归纳作者在文本中有关花园意象的描写行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文本中运用片段化描写
-
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
-
作者:尹丽丽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出选本 散出选本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
描述: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对原本的关目、曲辞和科白均有改编。生旦的爱情故事被突出,杜丽娘的性格更加鲜明生动。选家对原本进行了通俗化、形象化的改编,使之更加适合舞台演出。
-
“老沧桑”白先勇:在腐蚀中保存天真
-
作者:苏枫 来源:小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国家大剧院 异乡人 腐蚀 短篇小说 当代中国 摩天大楼 保存 孤独
-
描述:《牡丹亭》的国家大剧院。学者夏志清曾说:"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如今,他是青春版《牡丹亭》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