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上三生路:浅析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田茜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白先勇
-
描述:的队伍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原因何在呢?
-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能力 互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
-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第二部分是作者所选译本的个案分析。第三章里,作者首
-
牡丹新亭展妙姿:评《牡丹亭》的舞蹈文化现象
-
作者:夏帆 叶进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 中国古典艺术 中国古典艺术 舞蹈 舞蹈 中国古文明 中国古文明 现代技法 现代技法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大众接受 大众接受
-
描述:界对于汤显祖“真堪千古”的昆曲《牡丹亭》的创作之“薪”。随之而来的便是滚滚如潮的“牡丹亭热”……
-
回归根柢辟开新路——评向志柱《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
-
作者:任美衡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著者 诙谐文 学术研究 文学史 古代小说 文学研究 研究者 新探讨 学术创新 牡丹亭
-
描述:在经过近三年艰苦的写作及修订之后,向志柱推出了他的首部学术专著--<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第一版).
-
生死可越,有何不可越 评坂东玉三郎主演的中日版昆剧《牡丹
-
作者:方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中日 生死 主演 中国北京 杜丽娘 歌舞伎
-
描述:中日版昆剧《牡丹亭》继在日本京都,中国北京、苏州等地公演后,于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首次在沪亮相。被誉为日本梅兰芳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出演杜丽娘。有人曾问,若有一天,杜丽娘由一个外国人来演,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
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
纽约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演出观後记:试评中国戏曲转型和世
-
作者:唐德刚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纽约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演出观後记:试评中国戏曲转型和世
-
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
作者:周娅 赖力行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女性神话 至情 至情 生命 生命 性灵 性灵 文心 文心
-
描述:《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妇,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
-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
-
作者:金霞 姚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读者 传播
-
描述:特点。
-
愉悦地走近经典: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第三辑
-
作者:明晓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中国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丛书 经典 长生殿 爱情模式 当今社会 阅读时间
-
描述:印象中,关于国人阅读情况的调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见诸媒体,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不那么乐观。国人每年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较之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择来看,也以那些内容浅显、容易咀嚼的"快餐"为主,表现出一种短、平、快的阅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