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联想在古诗词教学的运用
作者:符健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联想  《西厢记》  《红楼梦》  连锁反应  语文教师  牡丹亭  水流 
描述:锁反应须具备一定的诗词储备和丰富的联想才能实现。在现实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储备,语文教师就可利用联想丰富古诗词教学。[第一段]
徽州 在婉约的书香迷失
作者:sky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建筑  杜丽娘  牡丹亭  黄梅戏  宋词  宏村  行走  老人  明清时期 
描述:那种恍惚从宋词飘散出来的清丽婉转,那些氲氤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牡丹亭》“陌生化”效果之探究
作者:白卓让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热爱青春、追求自由的经典女性形象,其中人性解放和女性觉醒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剧作在创作语言、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都体现出“陌生化”的现象,折射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
充和与《曲人鸿爪》
作者:孙康宜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画册  逸群  古文字学  牡丹亭  书法  寄生草  红楼梦  名流  绘画 
描述:,由允和先生口述、孙康宜撰写的同名书籍刊载了该画册全部字画,记述了诸位名流绘画题词的过程,从中可以窥见曲坛风云名流神采。我们特选编唐兰、王民、吴逸群、汪东、韦均一部分,以飨读者。
洵澎和她的《牡丹亭》
作者:陆林森  来源:电视·电影·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地方戏  地方戏  昆剧  昆剧  中国  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洵澎和她的《牡丹亭》
军:将昆曲融于心
作者:徐莹  来源:成才与就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上海市  上海昆剧团  表演艺术  文化新人  杰出青年  白玉兰  演员  牡丹亭  剧目 
描述:奖项,异荣膺上海市第二届"文化新人"称号。
从互文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互文  互文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文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互文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互文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民族舞剧《牡丹亭》舞蹈语汇创新研究
作者:李珊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舞剧  《牡丹亭》  舞蹈语汇  创新  研究 
描述:民族舞剧《牡丹亭》舞蹈语汇创新研究
互文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互文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互文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