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古代文学(下)综合练习题叁
作者:张大安  来源:当代电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综合练习  元杂剧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红楼梦》  代表作家  艺术特色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牡丹亭》 
描述:汝珍 D.兰陵笑笑生4)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A.公安派 B.唐宋派C.桐城派 D.阳湖派5)以“神韵”论诗的诗歌理论家是( )。A.王士贞 B.李东阳C.王士祯 D.袁枚
春风春雨催新枝——记我与《中国档案》
作者:王金玉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工作  架阁  档案事业史  档案学  千字文  档案史研究  档案管理方法  《隆平集》  春风风人  郑州大学 
描述:春风春雨催新枝——记我与《中国档案》
如何看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
作者:汪志彬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评论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大团圆结局  古典文学作品  《西厢记》  《牡丹亭》  女主人公  爱情作品  崔莺莺  杜丽娘  状元 
描述:如何看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
爱川纪子参观昆曲博物馆
作者:金年满 易小珠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物馆  昆曲  非物质遗产  牡丹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遗产  中央电视台  张继  周年纪念  中国 
描述:意浓浓、细雨霏霏,专程来苏参加中国昆曲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爱川纪子
辛意云:人的哲学
作者:刘萌萌 宋小青 梁聪怡  来源:天下美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昆曲  情绪状态  牡丹亭  西方  人性  感性  中国  情感  力量 
描述:辛意云来北大讲学,主讲《牡丹亭》,前后去听他讲了2次昆曲。第一次听他讲,动手创作新版《牡丹亭》时,有人建议就写到女孩子死了,因为这是悲剧,是世界潮流,后面都是多余。辛意云说要讲她复活,这是情爱的
湘昆简
作者:张富光  来源:艺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牡丹亭》  优秀文化  友好关系  文化部  湖南  器乐曲  中国 
描述:为介绍中国优秀文化,加强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中日友好关系,受中国文化部派遣,湖南省昆剧团将带昆曲名剧《牡丹亭》、《醉打山门》、《挡马》和部分昆曲器乐曲,
青春冲浪(外一首)
作者:翟桂英  来源:词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冲浪  同声合唱  牡丹亭  少年  中国  太阳  跑道  远航  海洋  头顶 
描述:青春冲浪(外一首)
昆音悠悠飘韩国——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赴韩演出掠影
作者:尹建民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国  世界文化  苏州  演出  昆曲艺术  牡丹亭  文化交流  古文化  中国  观众 
描述:的是来自昆曲发源地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携带的剧目又是昆曲经典名著《牡丹亭》。
绚丽多彩的京剧艺术流派
作者:谭建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艺术流派  中国  戏曲艺术  传奇作品  繁荣发展  地方剧种  《西厢记》  《窦娥冤》  《牡丹亭》 
描述:绚丽多彩的京剧艺术流派
1992-2005中国昆剧团体来台演出之《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者:纪天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南北曲  牡丹亭  江苏省昆剧院  上海昆剧团  戴培德  张继青  华文漪 
描述:究範疇含括上海崑劇團、浙江崑劇團、江蘇省崑劇院及蘇州市崑劇院,共四個劇團、六次演出。
本論文章節架構及摘要內容如下:
序論-概述中國崑劇團體來臺演出與臺灣崑劇影音資料出版的情形,從中映現了臺灣崑劇研究資源的豐富;說明本論文的相關研究概況、研究範疇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從崑劇演出的骨架-劇本著手,敘述各個演出在齣目、曲牌等內容的安排改動上,有何根本的異同。第二章透過劇本為基礎,歸納各個演出於唱腔的採譜分析結果,提出其中顯現的改編創作特點;另一方面,由演員的演唱詮釋分析,歸結不同劇團、不同演員的演唱特色。第三章則經由後場音樂的採譜分析,說明各個演出的樂隊編制大小、樂器使用特色、樂隊配器與和聲運用等,藉以審視後場樂隊於《牡丹亭》舞台演出的不同戲曲烘托效果;點示出崑劇後場的豐富變化,至今仍不斷地持續發展。結論係歸納各個演出的總體特點,劇本與唱腔方面以浙崑改動最少、江蘇省崑劇院和蘇崑次之、上崑改動最多。後場方面,配器較之和聲於崑劇的舞台搬演,有更豐富的變化運用。前者以浙崑較簡單,其他劇團均很豐富;後者以2005年江蘇省崑劇院與2004年蘇崑最有變化(運用不協和音程),1997年浙崑最傳統(齊奏),其他介於二者之間(多使用四、五度和聲音)。大致而言,近年來崑劇《牡丹亭》的舞台搬演,其劇本、唱腔逐漸傾向忠於原著(或《集成曲譜》);反之,後場音樂則是不斷地豐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