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中的语气助词
作者:赵栋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语气助词  汉语语法 
描述:古汉语到中古、近代直至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系统一直进行着调整,不断有新成员涌现出来,同时也有成员退出了历史舞台。
武汉:四顾牡丹亭
作者:小引  来源:博客天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中山公园的小桥边上,那桥叫落虹桥,半月的桥拱,雕花的栏杆,桥下静静的流水弯曲,上面落满了樟树的叶子。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
作者:段文燚 余婷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
牡丹亭》在当代戏曲舞台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当代戏曲舞台  改编 
描述:提供有益的借鉴。
牡丹亭—侯庆艺术展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5月23日,“牡丹亭”—侯庆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一场戏曲艺术家的着装表演开场,并同时呈现了古代与现代两位妙龄少女的情窦初开的一系列状态,一种懵懂,一种情怀。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作者:施祥爱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经典代表,两部作品都以推翻封建礼教,突破传统爱情婚姻观念作为主题思想,并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所不同,所以在爱情描写上
牡丹亭》的禁毁与传播
作者:陈娇龙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禁毁  传播 
描述:禁毁是文化钳制的一种手段,自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历代当权者通过禁毁打击等方式排除各种危害其统治的异音。以《牡丹亭》为例,探讨其在明清时代的禁毁与传播问题。
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作者:庄平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追求  爱情  历史  家庭 
描述: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试论《牡丹亭》中的情
作者:孙文静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试论《牡丹亭》中的情
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作者:田晓丹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礼欲之变  情与理 
描述:一部作品的产生与一个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产生并流行于明万历年间的《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部处处彰显着时代烙印的作品,尤其是它其中蕴藏着深层的思想文化暗流。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结果,而最激烈的就是反映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