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实践探索-舞剧《牡丹亭》的舞美设计
作者:赵善富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实践探索-舞剧《牡丹亭》的舞美设计
成教语文教法课的创新思路
作者:刘聪颖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法课  创新思路  “庖丁解牛”  文学作品  教学实践  《牡丹亭》  成人高等教育  中文专业 
描述:中学进行宴习、见习。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中学生并不热爱文学,本应在文学的氛围里享受浪漫和激情的中学生却不再有诗意的情怀。
阿甲上海昆剧团赴京演出
作者:徐城北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副主席  首都  上海昆剧团  唱腔  演出  严寒天气  动作  中国京剧  牡丹亭 
描述:,并诚恳征询对“上昆”此次演出的意见。
《红楼梦》中的音乐和声响描写
作者:马建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音乐  艺术境界  场面描写  曹雪芹  声响  艺术特色  《牡丹亭》  黛玉  古典诗词 
描述:的茗烟闹书房就是一段声并重,热闹非凡的妙文。作者描写众顽童在书房里“开战”,用了“抓”
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作者:蒋曙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型设计  杜丽娘  传统程式  《牡丹亭》  古老剧种  创作构思  审美观念  创新意识  创作指导 
描述: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  意蕴 
描述: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甬从事戏剧活动60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作者:志湘  来源:大舞台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活动  纪念会  中国戏曲研究  戏剧家  中国艺术  《牡丹亭》  离退休干部  学校校长  中国京剧  历届毕业生 
描述:80岁的老戏剧家甬同志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歌舞剧院院长,是我国老一辈革命戏剧家。1995年4月26日由中国歌舞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中国艺术
中的明代戏曲题咏和评论:以《牡丹亭》为中心
作者:谢永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题剧  文体互参  批评文学  批评方法 
描述:般情形.进一步扩大考察范围又可以发现,清以多种样态题咏和评论戏曲作品,既是历代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文体互参现象在清代词坛上的延续,又体现出能够成为一种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所应具备的价值
昆曲曲律与《牡丹亭》之《惊梦》曲英译
作者:吉灵娟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曲律  曲律  英诗格律  英诗格律  英译  英译 
描述:文章以《惊梦》曲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