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3)
报纸(1326)
学位论文(27)
图书(26)
会议论文(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53)
地方文献 (144)
非遗保护 (16)
才乡教育 (13)
宗教集要 (12)
红色文化 (6)
地方风物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253)
2013(148)
2010(433)
2009(248)
2006(70)
1997(63)
1993(31)
1982(42)
1958(8)
1957(45)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
博览群书(7)
文艺学习(7)
今晚报(4)
廊坊日报(3)
江南晚报(3)
江淮时报(2)
文化艺术出版社(1)
邢台师专学报(1)
蜜蜂杂志(1)
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爱情主题的发展(古典杂
作者:平西  来源:湘潭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爱情主题的发展(古典杂
学生毕业论文摘编——从“惊梦”《牡丹亭》的景物描写
作者:赵树云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景物描写  惊梦  杜丽娘  毕业论文  姹紫嫣红  观众欣赏  唱词  年光  爱好自然 
描述:美好的春光里,情感已融入到春色如许的美景之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晴朗的天空,游丝袅袅进庭院,春光如缕缕丝线摇曳荡漾。这一切对深居幽闺的杜丽娘来说,是多么新奇美好。她“停半晌,整花袖”,想把自己打扮得春天一般的美丽。“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不仅写她热爱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表现了杜丽娘执着地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既是对绚丽春景的描绘,也是杜丽娘芳华虚度的象征。姹紫嫣红的百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然而却无人欣赏,只得在破烂不堪的断井颓垣中听任花开花落。这里也蕴含着杜丽娘对自己深居幽闺人未识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自然景物与自身处境的鲜明对比,“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朝朝暮暮,云霞飞卷;烟波浩渺,悠悠画船。多么无
古典美的“含蓄”与现代美的“过度”——青春版《牡丹亭》的
作者:张红翠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含蓄  含蓄  过度  过度  古典美  古典美  现代美  现代美 
描述:活的贫乏、疲惫,以及这种贫乏与疲惫背后审美期待的些许空白。
从梆簧的兴衰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刘文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陕商人  经济条件下  戏曲演员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徽商  戏曲声腔  民间艺术  堂会  明末清初  《牡丹亭》 
描述:从梆簧的兴衰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文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使我国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集大成的戏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结局中西民族文化审
作者:王冠颖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民族文化  中西民族文化  审关心理差异  审关心理差异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精品。《牡丹亭》以大团圆作结,《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以罗、朱的死亡结束。两部戏剧的不同结局可以折射出中西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差异。
从剧本改编“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 
描述:本文从剧本改编的层面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性。
舞台对经典的诠释--从演出文本当代对《牡丹亭》的理解
作者:金鸿达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这个中国文学戏剧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和<牡丹亭>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牡丹亭>称得上是明传奇的扛鼎之作.它在文学艺术上达到的高度使其自刚一问世,就引起广泛的关注.关于<牡丹亭>的研究、争议从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下出版的社会功能
作者:李芹燕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功能  青春版《牡丹亭》  出版  电视媒体  国家剧院  传播符号  泸州老窖 
描述: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国家剧院首演,俞玖林和沈丰英以千娇百媚、玉树临风的扮相,成为这一轰动的文化事件最美的传播符号。2006年,李怀秀、李怀福姐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秦腔发展策略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腔  发展策略 
描述: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椎除出新、受众群体挖掘等方面立体应对文化消费的挑战,从而振兴秦腔,发展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对话
作者:祝雪霏 李健杰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游园  杜丽娘  寻梦  情感  爱情  构思  牡丹亭  电脑  收藏 
描述:忆》,属于比较怀念过去的生活的;像《游园》、《惊梦》、《寻梦》都是对古代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写日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