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住人心多微妙”──读《戏曲编导杨兰春》
-
作者:安葵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语言 当代戏曲 马克思主义 朝阳沟 戏剧学 生活感受 《牡丹亭》 《小二黑结婚》 《西厢记》 语言艺术
-
描述:“说住人心多微妙”──读《戏曲编导杨兰春》
-
他勾勒出了我们难以忘却的时代──读俞明《故雨新知》
-
作者:陈四益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随笔散文 新知 《牡丹亭》 上灯时分 《大公报》 文化的传承 纪实文学 涉笔成趣 普通话 饱学之士
-
描述:他勾勒出了我们难以忘却的时代──读俞明《故雨新知》
-
名家也有失误时——读英译《红楼梦》偶拾
-
作者:朱曼华 来源:留学生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英译本 诗词曲 外文出版社 抒情诗 阅读材料 生活情景 西厢记 牡丹亭
-
描述:一版第157页)。但1994年国家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by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却把“蟆更”译为“thefrogs croaking”(“蛙声”/“青蛙呱呱叫”),完全曲解了该诗原文的词义。至今仍未见过出版社或译者公开更正。我选英译《红楼梦》的片段作为阅读材料的初衷是基于
-
陈士争:从《牡丹亭》到《歌舞青春》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出生于湖南的陈士争很早就在美国发展事业,他执导的舞台剧《牡丹亭》、《赵氏孤儿》等都走红于欧美。谈及为何一个十多年都在炮制高雅艺术的舞台导演要执导《歌舞青春》时,陈士争不假思索地回答
-
《牡丹亭》中陈最良的形象分析
-
作者:杨爱华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最良 陈最良 《牡丹亭》 《牡丹亭》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形象 形象
-
描述:陈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贯穿剧本的次要人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从高中语文课<闺塾>开始的.教参将其定位为一个反面形象,但<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陈最良.他是汤显祖着力塑造的一个科举制度
-
重要的配角:《牡丹亭》中的陈最良刍议
-
作者:王文娟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陈最良 陈最良 矛盾 矛盾
-
描述:陈最良作为《牡丹亭》中的配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他迂腐可笑,有人说他腐儒不腐。他是矛盾的制造者,也是矛盾的化解者,更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不可缺失的一个人物。本文拟从他的个人经历、对剧情
-
陈继儒论《西厢》、《琵琶》、《牡丹亭》
-
作者:蒋星煜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陈继儒论《西厢》、《琵琶》、《牡丹亭》
-
漫谈陈继儒的《牡丹亭题词》
-
作者:程芸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中国 中国 牡丹亭题词 牡丹亭题词
-
描述:漫谈陈继儒的《牡丹亭题词》
-
论陈最良在《牡丹亭》中的结构功能
-
作者:姚昌炳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最良 陈最良 启蒙 启蒙 桥梁 桥梁 结构 结构 体悟 体悟
-
描述:陈最良在<牡丹亭>中虽然是一个小角色,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结构功能.他是杜丽娘爱情的启蒙者,是柳梦梅接近杜丽娘的桥梁,是杜柳最终团圆的促成者,对推动剧情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陈国国都与墓地考
-
作者:马义龙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国 贵族墓地 《春秋左传注》 公元前 《太平寰宇记》 《水经注》 春秋时期 荒淫无度 《元丰九域志》 考古工作
-
描述:乱),便一蹶不振,只得朝齐暮楚,依附于楚、齐、晋之间以求生存,后被楚国所灭。虽然不久又在楚国的扶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