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0)
报纸(130)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9)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6)
地方文献 (94)
非遗保护 (38)
红色文化 (31)
宗教集要 (4)
按年份分组
2013(21)
2011(38)
2010(33)
2009(35)
2007(15)
2006(21)
2003(3)
2001(7)
1998(11)
1997(6)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22)
古典文学知识(3)
闽江学院学报(3)
戏曲艺术(3)
福州师专学报(2)
新闻晚报(1)
音乐大观(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黄河之声(1)
知识窗(教师版)(1)
戏曲与地方社会:以宜黄为个案的研究
作者:徐海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宜黄戏曲  演艺活动  社会历史变迁 
描述:在民间的“社祭”及其他的酬神的活动时进行。这种情形下的戏曲演出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之心,因而表现为祭祀性功能。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宜黄戏曲活动开始繁荣起来,而戏曲的功能也逐渐从娱神转向娱人。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戏曲被纳入了国家文化体系,因而成为国家的宣传喉舌,其功能再次出现变化。宜黄戏曲的曲折历程和功能的演变一定层面上反应了宜黄的社会历史变迁。本文正是以这种从宜黄戏曲的这种变化入手,以其功能的演变为主体,探讨宜黄戏曲演变与其地方社会的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苑神韵———抚州采茶戏汇演掠影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苑神韵———抚州采茶戏汇演掠影
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保护中的运用
作者:王东 程渊 罗建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  “广昌孟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我们发现传统的技术保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以江西客住县广昌县的“孟”为例,提出了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
广昌孟开台至今五百年
作者:吴若峰  来源:旅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祭祀方式  祭祀方式  戏曲文物  戏曲文物  戏剧研究  戏剧研究  孟姜女  孟姜女 
描述: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农家族群中,以戏曲版本,家族祭祀方式,沿承传唱了五百余年。这出发现于江西广昌甘竹镇的族传祭祀《孟姜女送寒衣》,被国内戏剧研究家称之为活的戏曲文物。每到
广昌孟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  广昌孟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描述:以广昌孟为例,着重分析明清戏曲中遗存的民歌时调元素问题,重点对明万历年以后流行的【驻云飞】、【山坡羊】、【锁枝】、【傍妆台】、【寄生草】以及清与近代的小曲【夫妻观灯】等6支民歌时调的曲牌音乐体系
江西广昌“孟”的文化阐释
作者:张芳霖 吴承游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戏曲  “孟  民间信仰  宗族祭祀 
描述:一特定区域内流传和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说的灵验故事,透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外来的"孟"成为本族正统的族,这便是这一文化文本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浅探海盐腔在江西的渊源——宜黄与孟的海盐遗音
作者:聂蔚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宜黄  江西宜黄  广昌孟  广昌孟  浙江海盐腔  浙江海盐腔  由声脏  由声脏 
描述:本文主要通过对江西宜黄与广昌孟音乐的探索,以及戏曲声腔与历史传承的关系,为古海盐腔在江西遗存问题的做出一些讨探.
江西广昌孟祭祀本质论:以甘竹曾村孟为例
作者:陈利利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  广昌孟  祭祀  祭祀  本质  本质  曾村  曾村 
描述:广昌孟于每年新春酬神祭祖演出一次,数百年未中断,并成为当地一种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由于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古老祭祀性质,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即以广昌甘竹曾村孟为例,在先前学者研究
宜黄神清源祖师源流述略
作者:章军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姑旦等杂剧传奇,长者折至半百,短者折才四耳。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予
士绅与戏曲:试论宜黄发展过程中文人所起的作用
作者:徐海燕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  宜黄  地方戏  地方戏  士绅  士绅 
描述:明清时期的宜黄戏曲繁荣,是当时江西东南部戏曲活动的中心,具有戏乡的美称。探索这一时期宜黄戏曲兴盛的原因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将从地方士绅与在地方文化关系角度来分析明清时期宜黄的的兴盛,并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