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5)
会议论文(9)
学位论文(7)
报纸(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7)
地方文献 (22)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13)
2012(17)
2011(14)
2007(9)
2006(7)
2004(10)
2000(4)
1997(12)
1992(10)
1983(5)
按来源分组
中医药研究杂志(2)
语文教学通讯(2)
戏剧文学(2)
中华魂(1)
中国教师(1)
语文学刊(1)
音乐时空(1)
上海戏剧(1)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
临川晚报(1)
风流雅俗的戏剧家郑之文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风流雅俗的戏剧家郑之文
雅俗结合的古典戏曲美学思潮
作者:杜卫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雅俗结合  美学思潮  音律  汤显祖  双美  曲情  审美意识  文人雅士  汤沈之争 
描述:雅俗结合的古典戏曲美学思潮
奏重四俗雅俗四重奏
作者:陈四益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化  俗文化  四重奏  雅人  晏殊  高雅文化  雅与俗  柳永  京剧  “雅” 
描述:高雅文化的称呼,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了,但是,似乎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有时,高雅是对作品的评价,有时又是对艺术样式的肯定。我们似乎喜欢模糊,含含糊糊,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高兴说什么高雅就给什么冠以高雅的说法,操之在我,实在要比钉是钉铆是铆方便得多。但也正因为含糊,提倡云
关于晚明戏曲发展雅俗之争的论述
作者:程娟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俗之争  汤显祖  沈璟  临川四梦  士大夫阶层  市民阶层 
描述:晚明社会经历了激烈的变化,专制主义集权的残忍性在内忧外患中渐趋消解,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思潮传入,市民阶层参政意识强烈,士大夫阶层审美趋向通俗化,这些深深影响了晚明戏曲创作的风格,引起了关于雅俗音乐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描述:相生、雅俗与共的多重风格的谐调组合。
碑文
作者:马纯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碑文  花山  王安石  石碑  褒禅山  注释  残留  华山  字迹  文章 
描述:”字释为“单个的字”,将“为”释作“仅有”、“作为”、“残留”等。这样,全句的意思就是:“碑上的字迹都已模糊不清了,只有花山二字还可以认
“乞”
作者:李海英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币  宾客  注释  人教版  王安石  语文  联系起来  商榷  古字  父亲 
描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伤仲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课本中对"乞"的注释是"求,求取",笔者认为这一注释值得商榷。首先,若要推究"乞"字的最初意义则要与古字"气"联系起来。徐官《古今印史》中
鸡鸣狗盗
作者:张雨生  来源:中华魂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昭王  函谷关  秦国  人才  王安石  经世  治国  城门  出使 
描述:逃走。到了函谷关,天还没亮。按照关法,鸡叫后才能开城门。有个门客学鸡叫,引
“疕”
作者:尹欣 刘士敬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出土文献  分而治之  甲骨文字  疾病  周礼  会意字  郑玄注  疮疡  专名 
描述:《说文解字》:疕,头疡也。《周礼·天官·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郑玄注曰:疕,头疡,亦谓秃也,身伤曰疡。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九》云:疕为头疮专名,他疡不得称疕。今考多种出土文献,殊觉以上定论有待重新订正。疕甲骨文字中既已有之,它是表示疾病的一个会意字,金文也有所
由博返约兼雅俗 慎思明辨见诗心:吴宏一教授访谈录
作者:何继文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词学  清代诗学  诗话  台湾大学  困境与出路  武侠小说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论文  诗心  词学研究 
描述:学术期刊之编审顾问,并曾担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华文顾问;曾获台湾"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国家文艺奖"(文学理论类)和香港研究资助局多次研究资助等。已出版著作有《清代诗学初探》、《清代词学四论》、《清代文学批评论集》、《诗经与楚辞》、《白话诗经》、《先秦文学导读》、《仪礼乡饮酒礼仪节简释》、《论语新绎》、《中国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唐以前的古诗》、《作文课十五讲》,以及《中国文学鉴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品)》等专书三四十种,学术论文约百篇。除研究中国文学及古代文献外,也出版过《回首》、《微波》、《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给别人》等诗文集,作品曾被选入台湾、香港等地,及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语文教科书。本刊特委托香港何继文博士就有关学术问题采访吴宏一教授,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