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7)
报纸(27)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0(4)
2009(5)
2008(6)
2007(3)
2003(3)
2001(2)
1993(1)
1990(1)
1987(1)
按来源分组
成都商报(2)
其它(2)
中国戏剧(1)
苏州杂志(1)
语文学习(1)
戏曲研究(1)
华西都市报(1)
上海文博论丛(1)
四川日报(1)
齐鲁学刊(1)
略谈王维《积雨庄作》中的“窃句”问题
作者:颜景琴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维  白鹭  水田  田园诗  田园风光  形象鲜明    代表作  诗话  胡应麟 
描述:寂,莫过右丞《积雨》。澹斋翁以二诗得廊庙山林之神髓,取以压卷,真足空古准今。”然而诗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诗的创作权究属何
罗稚
作者:孙丹妍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水画  北宋  作品  江西  虞集  元代  风格  画风  唐棣  朱德 
描述:罗稚是元代传承北宋李郭画风的重要画家之一,然而由于画史资料匮乏,作品罕有流传,他不像当时秉承同一风格的唐棣、朱德润以及曹知白那样为人熟知。事实上,从现有的作品来看,罗稚有些地方比他们更加忠实地
易文清:“园”将成派新名片
作者:暂无 来源:华西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易文清:“园”将成派新名片
陈九思想研究
作者:徐泉海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阳明  陈明水  良知  致良知 
描述:感为二、体用不一之理路,在与聂、罗关于良知本体的论辩中,双江、念庵认为“心有定体”,明水则与之针锋相对,提出“心无定体”之说;关于阳明后学广泛讨论的良知与知觉、良知现成、无善无恶及万物一体等思想明水都有正面肯认。明水在致良知工夫主张慎独知几,谨守格物致知宗旨,反对双江“格物无工夫”论与王心斋“淮南格物说”。就明水与阳明之关系而言,显然明水与阳明宗旨保持高度一致,不敢于师说增添一词,从这一点来看,明水是得阳明之真传的,若就理论发明而言,慎独知几之论,亦颇能推原阳明未尽之意,然需指出的是明水之理论发明远不如王龙溪、罗近溪之调适上遂。就明水与王门诸子而言,相对于东廓、南野,明水受到龙溪的影响较大,故与二人亦有些相异之处;相对于双江、念庵,明水不能容忍聂、罗二人思想之转出,同样对心斋别立宗旨亦颇有微词。文章通过纵向...
“秃顶的”应是“秃顶的山”
作者:周经纶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高中语文教材《风景谈》规定为基本篇目之一。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其
甘京三地来青游客最多
作者:暂无 来源:西海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王雅琳)哪些地区游客最喜欢来青海旅游?从2009年入青游客主要客源地排名中可以发现,甘肃、北京、四川游客占入省游客客源地排名前三位。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我省近年来“大美青海”宣传功不可没。 甘肃与青海紧密相邻,两地交通发达,来往便利,甘肃游客人数一直稳占我省省外游客的前几位,而200
交界昨发生5.9级地震
作者:暂无 来源:昆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李丹丹报道 昨日8时04分,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交界一带(北纬28.2,东经99.4)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迪庆州民政局报告,截至昨日17时30分,地震造成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两个县5人死亡、6人重伤、11人轻伤。 地震发生
关于向拾金不昧的哥吴炳学习的倡议书
作者:暂无 来源:鲁中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自11月5日起,本报连续报道了热心的哥吴炳面对53万巨款毫不动心,在第一时间送还失主。此事经报道后,拾金不昧的哥吴炳成为许多市民争先学习的榜样。为了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本报与张店区文明办
我国滇菱形地块运动的探讨
作者:周友华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滇菱形地块  滇强震  安宁河断裂带  地震地质特征  鲜水河断裂带  地壳  深大断裂带  张性  冰川运动  昔格达 
描述:地质变动。作者称这种地质变动现象为地质冰川运动,地质冰川运动普遍存在于上层地壳的运动之中。
王蒙的《葛稚移居图》
作者:惠孝同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葛稚  王蒙  四大家  黄公望  移居  干湿  元代  林木  倪瓒  黄鹤 
描述: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元代四大家。他画的山水,长皴大点,破笔焦墨,干湿并用,气魄雄伟,最宜于写重山峻岭,长松丛树;能表现出夏秋之间,山川林木,莽莽苍苍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