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02
(1)
1997
(1)
1989
(1)
按来源分组
淮北晨报
(1)
东方丛刊
(1)
农业考古
(1)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三司
干肉
汉语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贮存】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宋代的朝廷钱物及其
贮存
的诸库务
作者:
包伟民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朝廷
封桩
王安石
三司
熙宁
宋代
贮存
直接控制
宰相
枢密院
描述:
藏库系统财物外,宋初以来天下财利一归三司的格局不复存在,分成朝廷钱物与计司经费这样两大部分。
先秦食物的
贮存
作者:
杨钊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贮藏食物
保藏方法
谷物
干肉
《周礼》
蔬菜
地下建筑
加工保藏
郑玄注
历史研究
描述:
先秦食物的
贮存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杨钊一、食物的贮藏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经营农业。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一个季节所得的粮食,是不能在极短时期内消费完的,而且要用以维持数月,一年或更长
《周礼》名物词
贮存
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思维模式
作者:
刘兴均
来源:
东方丛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
词汇
古代
周礼
思维
模式
描述:
名物词作为具体特定物的名称是客观实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经过思维的类化处理,借助有声语言外显出来的结果,因而它就带有意识或精神的印记。语言是有民族性的,语言的民族性表现在它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的精神。正如洪堡特指出的:“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