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对“汤显祖死于梅毒”之说质疑
作者:龚重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梅毒  质疑 
描述:梅毒并非明代自外国传入。在明代,传统医学对梅毒的防治取得重大的成果。汤显祖死因是梅毒不足信。不能将汤显祖、屠隆的遗言相似看成他们死因的相同。将“四梦”中的一些色情描写与汤氏死因相联系,令人感到牵强附会。
王安石嘉祜四年入京为度支判官说质疑
作者:寿涌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嘉祐四年  嘉祐四年  入汴京  入汴京  质疑  质疑 
描述:京为度支判官的.
《古诗的炼字》两处质疑
作者:龚学文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研究  古诗  形容词活用  动词  春风  两岸  质疑  小学  王安石  使动用法 
描述:看了廖彩烈同志《古诗的炼字》(载《小学教学研究》1987年第6期)后,觉得有些方面谈得很好,但有两处愚以为不够确
左右史分职说质疑
作者:景爱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右史  太史  内史  左史  质疑  记言  周礼  外史  正义  孔颖达 
描述:左右史分职之说,初见于《礼记·玉藻》,有天子"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唐孔颖达《周礼正义》进一步发挥了此说,认为左史即太史,右史即内史。《周礼正义》引熊氏说云:"太史记动作之事,在君左厢记事,则太史为左史也……内史在君之右,故为右
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喜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实践  质疑  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  阅读水平  陆九渊  学生 
描述: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语录下》)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生能提出问题,正是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表现,表明他们正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正是阅读水平明显提升的标志。
对教材所注“《临江仙》词意画”的质疑
作者:孙延喜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词意  教材  质疑  唐诗宋词  高中语文  晏几道  教科书 
描述:《临江仙》词意画”的小注。但画中是一位女子独立,与整篇词意不符合。在这首词之后选这幅画,这对学生理解全词产生了障碍。 这首词独立的当是抒情主人公即词人。从事理上分析,作者思念一位飘零的歌女,但情人已不知去向,那独立的只能是自己。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怀着浓浓的相思,做了一个相见的梦,梦后回到现实,情人已人去楼空
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两句翻译的质疑
作者:王伟丽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翻译  王安石  文言文教学  质疑  高中语文  语文课本  无所适从 
描述:能理解,但在第三段的几个句子的翻译上,却产生了分歧。第一句是该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中的“于是”,有的认为是承接上文的记游,直接译为“于是”,也有人认为应译为介宾短语“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两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我认为。在这里直接译为“于是”更恰当。没有必要把它看成古今异义“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
《游褒禅山记》中“卒”字注解质疑
作者:张广泽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注解  质疑  出版集团  远方出版社  高中语文  人教版  王安石 
描述: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唐朝和尚慧
《墨池记》设问质疑
作者:周京存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记》  《教师教学用书》  河北大学出版社  设问  语文课本  语言特点  短文  曾巩 
描述: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曾巩的一篇短文《墨池记》,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与“有关资料”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对联漫话》质疑
作者:陈键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对联  王安石  处士  杭州西湖  非指  黑龙江  编著  李清照  贾似道 
描述::“林处士,即林则徐;宋平章,指王安石。”这里的“林处士”并非指清代名臣林则徐,而是指宋代诗人林和靖。林和靖,名逋,宇君复,杭州人。他一生不娶不仕,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千古咏梅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其杰作。“宋平章”,也不是指北宋名相王安石,而是称南宋奸相贾似道。因贾曾任“同平章事” (略相当于宰相),故称之为“宋平章”。这个奸相当年依仗权势,霸占西湖葛岭,在那儿建造了相府“半闲堂”,议决朝政,寻欢作乐。前人对此有过不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