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牡丹亭·惊梦》
-
作者:李真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大复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柳梦梅 娄江 贵族女子 尽意
-
描述:复
-
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
作者:崔洛民 来源: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孝 孝 慈 慈
-
描述:杜丽娘在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意志的同时 ,对父母怀有自然、深挚的感情 ;父母对女儿也有强烈的慈爱。汤显祖通过杜丽娘强调了个性自由与孝顺的统一 ,这就是作品追求的“曲意”
-
世间唯有情难死:读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
作者:李保民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 情感 读者阅读 妻子 女性角度 感受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作,一经问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剧中的青春少女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至死,最后死而复生的遭遇,曾感动了各阶层无数的民众,为之唏嘘不已。
-
论“牡丹亭”
-
作者:邓魅英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家
-
描述:明代津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公无一五五〇——六一七)的杰作‘牡丹亭’,
-
至情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
作者:梁秀玲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赏析 赏析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它所描写的是一种“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爱情,对人的情欲有了肯定的描述,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为受禁锢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而达到了传奇
-
读《牡丹亭》忆汤显祖
-
作者:暂无 来源:西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罗朗
在《红楼梦》里看到:有一次行酒令,黛玉一时怕被罚,也不细想就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当时众人都不在意,只有宝钗知道这句话来自《牡丹亭》,第二天她专门去找黛玉,说这是不正经的书,读了“移了
-
牡丹亭
-
作者:曙光 赵红阳 来源: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杜丽娘 张居正 戏剧家 文学家 明朝 生活 故事
-
描述:《牡丹亭》是一出剧,这出剧是明朝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写的。他叫汤显祖,他和西方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不同的是,他们一个生活在中国,一个生活在英国。他比莎士比亚大十四岁,但都是在同一年离开人世的。
-
试论《牡丹亭》的审美价值
-
作者:周志武 段绍镒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
描述:学思想;它还弥漫着物与意、客体与主体相对应的象征之美;其总体构思深刻独异,具有创新价值,也使作品显现出强劲的美感力度。
-
试论《牡丹亭》与古典诗词
-
作者:王忠禄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
-
描述:明代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着意引用、化用明以前大量的古典诗词 ,表现在描写景物 ,刻画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发展 ,联系全剧结构等方面 ,同时 ,从戏曲的角度看 ,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
《牡丹亭》“至情”观
-
作者:瞿华英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
描述:汤显祖以“临川四梦”构建应和时代的“至情”理想,他一生“为情作使”、“为情转易”,《牡丹亭》对至情进行了直接大胆的描写和歌颂。但是作为儒生,合理合法的社会准则依然会作为一个尺度保留在心中。汤氏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