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84)
报纸(153)
学位论文(30)
会议论文(26)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5)
地方风物 (115)
非遗保护 (34)
红色文化 (34)
才乡教育 (25)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19)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85)
2013(45)
2011(49)
2009(44)
2006(34)
1993(14)
1991(17)
1987(19)
1984(19)
1980(1)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9)
党史文苑(4)
云南图书馆(1)
江西青运史研究(1)
党的生活(1)
向导(1)
抚州地方史志通讯(1)
革命烈士传通讯(1)
南昌党史通讯(1)
抚州史志通讯(1)
试论胡应麟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作者:杨河源  来源:云南图书馆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录学史  贡献 
描述:试论胡应麟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论吴澄《不居集》之学术贡献
作者:张秀芳 李净  来源:西部中医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不居集》  贡献 
描述:清代新安医家吴澄的医学著作<不居集>博采前贤治虚损之法,总结阐述了内损之理,又结合自己的临症心得,创外感致虚之说,合而汇为治虚之大成,同时又全面阐述了脾阴虚的证治方药,对脾胃学说有着积极的贡献.
北宋名相王安石对中医药的贡献初探
作者:薛芳芸 李俊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医药  贡献 
描述:北宋名相王安石,不仅政治业绩辉煌,文学成就显赫,而且富有医学情怀。他研读中医经典,推崇医德医术,创建"熟药所",创立"三舍法",改革医药管理制度,完善医学教育体制等,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丝竹相和 江南神韵:论沈凤泉对江南丝竹的贡献
作者:吴雅莉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泉  沈凤泉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贡献  贡献 
描述:江南丝竹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器乐品种,流传于江浙沪等地。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丝竹人才,沈凤泉就是其中一位。本文以沈凤泉的生平事迹、从艺经历、艺术特色、音乐贡献等为研究内容,对其江南
陈自明对“世界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贡献
作者:郑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自明  “世界音乐”  多元文化  传播  贡献 
描述:世界音乐”,及倡导多元文化的文化价值观。他还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介向大众极力传播“世界音乐”。作为我国“世界音乐”领域的先驱者,陈自明在“世界音乐”的理论研究与推广传播方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
李浩:彻底预算改革是一场财政革命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研究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政部  预算改革  革命  预算外资金  地方政府  地方财政  媒体报道  水利部 
描述:今年地方政府的日子注定不好过。继财政部先后携手水利部、教育部、住建部下发文件对地方财政使用情况做出“细致”指导后,另一个冲击力更大、影响面更广的政策正在到来。据国内媒体报道,长达60年的“预算外资金”可能在2012年成为历史。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的文献学贡献
作者:杨万兵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汉书  艺文志  文献学  贡献 
描述:王应麟重视图书目录之学,广征博引,遍考四部,细心求证,持论皆有根据,不妄下结论,撰成《汉书艺文志考证》一书,开专事考、补《汉志》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谭纶对明代抗倭斗争的贡献
作者:朱崇业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纶  戚继光  斗争  明代  贡献  福建沿海  嘉靖  中国沿海  元末明初  社会经济 
描述:的功绩,同样不能忽视。笔
论黄玉烈对我国文献学的贡献
作者:钱亚新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勘  题跋  王烈  文献学  藏书家  古籍版本  贡献  主要任务  汲古阁  刻书 
描述:本文是一篇初步研探清乾嘉时代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专论,内容先冠以黄氏略传一节,而后对其藏书、校勘、题跋、编目、刻书五项主要工作论述长短得失,最后殿以期望一节,建议在整理我国古籍时,重视选、校、拄、释四个方面的工作。
沈括在水利发展史上的贡献
作者:宋永森  来源:水利天地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我国古代  水利事业  北宋时期  自然科学  封建迷信  贡献  历法  王安石  杭州市 
描述:害,官府豪绅又乘机利用封建迷信搜刮民财,致使百姓无法生存。沈括到任后,亲自踏察沭水、了解民情民意。他发现沐水的河道淤塞不畅,大片田地废耕,饥荒、瘟疫横行,因此他决心修治沭水。先是开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