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12(1)
2011(1)
2009(2)
2008(1)
2005(1)
2002(1)
1999(2)
1996(1)
1983(1)
按来源分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
经济与管理研究(1)
农业考古(1)
共产党员:上半月(1)
共产党员(1)
党史博览(1)
中医药通报(1)
中国ISO14000认证(1)
经济日报(1)
云南日报(1)
全省多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涝自然灾害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张锐) 入汛以来,昆明、曲靖、玉溪、保山、丽江、普洱、临沧、楚雄、红河、文山、大理、德宏、怒江、迪庆14个州市、5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46.47万人受灾,5600人紧急转移,3.75万公顷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2.33万公顷,绝收面积7340公顷;停产企业19家,公路中断39
在应对自然灾害中不断提高防御能力 陈 郁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先来看一组数据:1991年至2009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的平均值为2.41%,且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最高年份的1991年为5.62%,最低年份的2007年为0.74%。 经历了超强台风“桑美”、川渝特大干旱、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西南特大干旱、新疆
应急准备和响应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保障(三)
作者:倪红兵  来源:中国ISO14000认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  环境影响  应急准备  响应管理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经济灾害 
描述:在了解紧急情况时的环境因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紧急情况的内容,然后了解其相关的环境影响和确定相应的环境因素,确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的对象。通常的紧急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天灾)、人为灾害(人祸)和经济
关于“药店”由来的小典故
作者:暂无 来源:中医药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药店  典故  王安石  自然灾害  中医史  变法 
描述: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夭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
先秦荒政思想的研究
作者:吴十洲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荒政思想  自然灾害  《周礼》  水利工程  古代农业  《管子》  “天人合一”观念  仁政  “天”  忧患意识 
描述:先秦荒政思想的研究
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应是软结构
作者:陈淮  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业部门结构  软结构  数量关系  部门间的转移  不确定性  生产要素  自我调节能力  代偿功能  自然灾害  投入产出模型 
描述:这些要求指生产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
“驿站”史话
作者:任俊荣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驿站  《旧唐书·职官志》  枢密院  《古诗十九首》  秦汉时期  《周礼》  驿马  “莫须有”  自然灾害  御史大夫 
描述:“驿站”史话任俊荣在古代,既没有电话、电报,又没有汽车、火车、轮船,更没有飞机,若有事情要通知、报告,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建立驿站。据说,周朝的时候就设置了叫“遗人”的官员,专门掌握道路住宿食用的粮食,供应过往的宾客。《周礼》这部书上说:在都城以外通...
先秦荒政思想研究
作者:吴十洲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荒政思想  自然灾害  水利工程  “天”  忧患意识  农业技术革命  《周礼》  《管子》  “天人合一”观念  古代农业 
描述:几千年来,中国农业始终承受着频繁而至的自然灾害的困扰与历炼。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邓拓于三十年代曾做过如下统计:“我国历史上水、旱、蝗、雹、风、疫、地震、霜、雪等灾害
王安石“天变不占畏”新论
作者:王宇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天人感应  灾害理论  自然灾害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反对派  司马光  “变”  朴素唯物主义  天人感应论 
描述:天地与人,了不相关”,其实是一种曲解。
改革就是战胜自己
作者:章立凡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记者招待会  自然灾害  意识形态  王安石  温家宝  悲剧性  领导者 
描述:2008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以后,新一届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的设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引出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议论,本刊摘选了其中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