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
作者:张志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陆九渊的“心即
作者:张建民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描述:消解方式把本心即推到极端,从而达到其识以自律的要求。
寓“情”于“”的《牡丹亭》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
浅谈陆九渊的心即
作者:张亭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     
描述: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出的“心即”的命题在我国的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心是指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心,即孟子所说的良心、良知;是指万物存在的秩序。而心即就是要每个人遵循本心,不违背本心
论《牡丹亭》中的情与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的关系
试论杜丽娘性格中“情”与“”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文学形象中独树一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审视现实的空间和角度.
情之所必有理之所必无--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以情反
作者:赵秀芝  来源:科学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程朱理学  以情反 
描述:浪尖上举起“至情”的大旗,通过戏剧抒发对“有情社会的到来”的期望.其创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扬情以反,即通过宣扬“情”的伟大和正当美好来批判“”对人们精神的束缚和毒害.
二程观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王世光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二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天理  天理  人欲  人欲 
描述:二程认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政府自身利益以及急功近利的现象,而且一些推行新法官员的道德素质低下,假公济私,由此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二程探讨关系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希望
从心理学角度析理学中的
作者:汪凤炎  来源: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学角度    陆九渊  理学家  ”与“    朱子语类  程朱理学  天理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描述:理学中的问题,包含了的内涵、和人欲的内涵、和人欲的关系及对待和人欲的态度等四个子问题,若想弄清理辩的真相,就需对这四个子问题进行探讨。”的内涵综观理学家们对“”的论述
、情、的和谐与冲突:贾探春、贾雨村形象比较谈
作者:孙虹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雨村  形象比较  贾探春  曹雪芹  《红楼梦》  现实品格  甄士隐  复古主义思潮  汤显祖  《老子》 
描述:等社会道德规范;是指人的本能欲望也即物质利益要求。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