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语》
作者:张涤云  来源:运城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鲁论》  《齐论》  今本  冉有  季氏  《礼记》  子路  二十篇 
描述:派系之分,许多儒家的经典,如《礼记》、《中庸》,都彼此有些矛盾与参差。经汉、宋到清,到“五四”,对孔子和儒家思想,一直展开了两条道路的斗争,各
宋诗
作者:孙玄常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文选》  《诗经》  《楚辞》  留学日本  抗日战争  四川  桐城  《谈艺录》  王安石 
描述:)谢(灵运)。唐宋人诗只要熟读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四
灭”不“可识”吗?
作者:西塞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描述: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期《既已“灭”何又“可识”?》一文,谓统编语文教材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其文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注释错了,认为句中的“为”应读作“谓”,“为文”就是“谓文
既已“灭”何又“可识”?
作者:向新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花山  模糊  文字  注解  通用教材  褒禅山  名称  直译  高中 
描述:一下: 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磨灭。〔按:不可辨认。〕唯独有文字还可以辨认。退一步讲,
评北宋的知识分子
作者:顾全芳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知识分子问题  士大夫  封建社会  科举  宋代  王安石  知识阶层  宋太祖  宋太宗 
描述: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最受重视的朝代,是宋代,尤其是北宋。这里要探讨的问题是:北宋为什么重视知识分子;北宋如何使用和培养知识分子;北宋知识分子发挥了什么作用;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北宋有什么经验教训。
茶余饭后品诗
作者:柳辑  来源:湖南林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夜半钟声  《枫桥夜泊》  王安石  青苗法  相国寺  持不同政见者  寒山寺  托物寓意  《诗经》  欧阳修 
描述:茶余饭后品诗
评《蒲柳人家》
作者:唐挚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柳    精神荒原  刘绍棠  运河  航道  茂草  瓜田  乡亲  河滩 
描述:又给我们送来了《蒲柳人家》。
中国古代咏春诗
作者:江幼华 张助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感  个性特征  白居易  比喻  辛弃疾  视觉形象  初春  杜甫  王安石  温庭筠 
描述:一自古道,诗画本一律。诗人与画家同样都要求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对于绘景咏物之作来说,尤其要求作者善于捕捉对象独具的个性特征,准确鲜明而有分寸地表现出来。古代咏春高手就充分展现出了这种才能。同是咏春,有初春,有仲
“其文灭”之我见
作者:王国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褒禅山记》  文言散文  王安石  普通话  翻译  注释 
描述:的)碑文(已经)模糊
苏轼碑文
作者:董乃斌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碑文  欧阳修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韩愈  神道碑  唐宋八大家  碑志文  大传统 
描述:我对苏轼所写碑文发生兴趣,是由其《表忠观碑》一文引起的。日前浏览《古文辞类纂》,见其碑志类共收文一百零八篇,以韩愈所作最多,三十三篇;欧阳修、王安石次之,分别为二十八篇和二十七篇。大名鼎鼎的苏轼却属于被选最少的几个人之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