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2)
学位论文
(8)
图书
(3)
会议论文
(2)
报纸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6)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
2009
(6)
2008
(2)
2007
(5)
2004
(2)
2002
(4)
2000
(1)
1999
(4)
1995
(3)
1983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0)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
学海
(1)
中国哲学史
(1)
求索
(1)
南昌高专学报
(1)
江西社会科学
(1)
中国文化研究
(1)
地方文化研究
(1)
剧影月报
(1)
相关搜索词
颜钧
古代戏曲
化情归性
赤子之心
《明儒学案》
古籍整理
临川四梦
穷理
司马光
现实主义
哲学思想
《大学》
“自然书写”
科学家共同体
建筑历史
王安石
境界论
士大夫阶层
北宋
历史人物
存异
唯物主义者
和会朱陆
教育理念
明代心学
陈详道
姚江学派
儒道合流
圣人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泰州学派】搜索到相关结果
66
条
颜钧与
泰州
学派
作者:
李静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颜钧
泰州
学派
王艮
何心隐
罗汝芳
描述:
的结果,颜钧是“
泰州
”转向“
泰州
后学”的枢纽。研究颜钧的思想,我们可以对这个
学派
的学术思想的流变过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汤显祖与
泰州
学派
作者:
顾维俊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
汤显祖与
泰州
学派
泰州
学派
罗汝芳思想研究
作者:
谢旭彤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
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仁
描述:
的晚明时代,在
泰州
派内部,罗氏试图为儒学的发展寻找出一条健康坦途,其在晚明学术史上的贡献,有特殊的意义。
浅析王艮和
泰州
学派
的教育思想
作者:
仵志勇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州
学派
王艮
教育思想
《明儒学案》
百姓日用之学
程朱理学
罗汝芳
黄宗羲
泰州
学案
王阳明
描述:
浅析王艮和
泰州
学派
的教育思想
略述
泰州
学派
中的江西学人
作者:
胡迎建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州
学派
罗汝芳
何心隐
赤子之心
颜钧
江西
黄宗羲
古籍整理
略述
江右
描述:
略述
泰州
学派
中的江西学人胡迎建
泰州
学派
由王良所创。该派的特征是:(一)建立心身、性情与天道相感应的一统观,从王良的“安身说”到徐椎的“率性”,颜钧讲“性情神莫”相为依存,再到罗汝芳讲“莫为莫致”,最
论
泰州
学派
思想对汤显祖戏曲创作之影响
作者:
钱成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泰州
学派
泰州
学派
戏曲创作观
戏曲创作观
描述:
从临川四梦的创作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汤显祖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是本于儒家的
泰州
学派
的哲学思想体系。汤显祖正是受晚明思潮,特别王学左派
泰州
学派
的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他较为先进的戏曲创作观。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
学派
及其演变和终结
作者:
金春峰
来源:
求索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
学派
、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张横渠礼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朝鲜曹南冥
学派
的影响
作者:
林乐昌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学思想
曹南冥
学派
朝鲜
中国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
学者
描述:
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
试论
泰州
学派
的传承与转化:从王艮到耿天台
作者:
黄元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
学派
王艮
颜钧
何心隐
罗汝芳
耿天台
师道
描述:
研究也有著相當的比重,學者們在討論時,或出於不同的關懷、立基不同的思想背景而作出迥異的詮釋。 本文希望能對目前眾多迥異的詮釋起補充的作用,希望透過對
泰州
學派幾位學人思想的初步分析
论
泰州
王门
学派
诗人吴嘉纪及其诗作
作者:
张克伟
来源:
学海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州
王门
学派
吴嘉纪
苏北沿海地区
孙枝蔚
扬州
周亮工
《陋轩诗》
现实主义
遗民结社
书卷
描述:
论
泰州
王门
学派
诗人吴嘉纪及其诗作张克伟明代儒学
学派
纷繁,若以王门
学派
派别分野而言,清儒黄宗羲以地域区分为七派,即“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