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96)
报纸(640)
学位论文(83)
图书(83)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63)
地方文献 (261)
文化溯源 (13)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2)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3(162)
2010(256)
2008(210)
2007(191)
2003(102)
1996(75)
1990(55)
1984(50)
1980(26)
1979(18)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77)
当代戏剧(16)
艺海(12)
剧作家(12)
剧影月报(10)
齐鲁学刊(5)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山花(3)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
晋阳文艺(2)
汤显祖作家趣闻
作者:刘文峰  来源:晋阳文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作家趣闻
汤显祖与商小玲殉戏
作者:汪文科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剧中人物    浪漫主义  死而复生  传奇  焦循  明代  真实情感 
描述:而复生,这样一种异乎寻常的出生入死的爱情。“如者,乃可谓有情之人!”“一灵咬住”便不肯放。这“情”确是人们真正的感情。汤氏写这个戏之所以自己也感动得痛哭,真正是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剧中人物
汤显祖
作者:浪花  来源:山花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见《柳亭诗话》)又据《三借庐笔谈》称:扬州一女子金凤钿,因读
汤显祖对《杜记》的创造性改编
作者:江巨荣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改编  汤显祖    创造性  《牡丹亭》  作者  戏剧  剧作 
描述:一、汤显祖发现《杜记》的戏剧价值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据前人小说改编的。作者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雎阳王收拷
从杜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看汤显祖的“至情”观
作者:刘波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至情  汤显祖   
描述:的文学史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
汤显祖怎样给杜以艺术生命——《惊梦》《寻梦》的人物塑造
作者:王一纲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冯梦龙  人物塑造  寻梦  牡丹亭  艺术技巧  人物性格  封建礼教  思想性格 
描述:但是,她毕竟只有二八年华,阅世不深。因此,当她捧了酒肴向双亲效“千春之祝”时,开口即唱“娇婴欲语,眼见春如许”!道出了她对春光的真实感受。茅元仪批云:“开卷便见情语”,可谓一语破的。这种少女情语是同封建道学家的“收其放心”,“去人欲、
汤显祖与《西厢记》--有关崔莺莺、杜比较研究的一些看法
作者:蒋星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进修生  汤显祖  西厢记  江西    崔莺莺  牡丹亭  比较研究  艺术形象 
描述:八二年写了论文
宗教生命:作为莎士比亚历史“他者”参照的汤显祖:杜与朱
作者:蓝凡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性爱  宗教改革运动  他者  精神世界  世俗化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1598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完成于1595年。《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晚期作品,却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伟大的传奇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
如醉如痴演
作者:刘娜  来源:艺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生命情怀  生命情调  《惊梦》    汤显祖  山坡羊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用了整整五十五出的篇幅来演绎杜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生命情怀,充满着浓郁的生命情调。每当我在饰演杜《惊梦》一出时,从念、独白到唱【山坡
我演杜
作者:沈丰英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国戏曲史  著名作家  传奇剧  汤显祖  戏曲家  白先勇 
描述: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传奇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极其著名的杰作,剧中多情的杜是我一直喜爱的角色。2003年有幸结识了台湾著名作家、昆曲义工白先勇先生,由先生一手策划的三本二十七出青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