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接近李渔
作者:徐保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民族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  私生活  评论家  反对者  适应能力  汤显祖  短篇小说  戏剧家 
描述:而和
作为戏剧家的李渔
作者:徐保卫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家  独创性  理论体系  作品  名字  语义  汤显祖  短篇小说  知识分子 
描述:的理论体系。事实
李渔与《闲情偶记》
作者:周献民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戏剧创作  闲情  汤显祖  关汉卿  明代中叶  中国古典戏剧  代表作品 
描述:献。他的曲论在戏曲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浅析李渔的戏曲结构论
作者:王少梅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结构  古典戏曲理论  李渔  戏曲美学  市民社会  戏曲创作  本色当行  明末清初  闲情偶寄  汤显祖 
描述:,然而多集中在韵律、词藻、本事考证等方面。真正对戏曲进行全新改革的是我国古典戏曲理论和戏曲美学的集大成者李渔,他禀承公安、竞陵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遗风,好为率真之言,以“不佞半世操触,不攘他人一字”的独立
李渔戏曲集前言
作者:徐朔方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史  评论家  宗师  戏曲理论  《闲情偶寄》  情节结构  关汉卿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描述:李渔(1611-1680)是中国戏曲史上有争议的一位名家。有时他会被人尊奉为一代宗师,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评论家笔下,他又可能被淡漠地以寥寥几笔而带过,或被存而勿论以示谨慎。
李渔“抹倒”汤显祖辨
作者:闻而畏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李渔  《牡丹亭》  《李笠翁曲话》  《绿牡丹》  《闲情偶寄》  《邯郸梦》  艺术成就  戏曲创作  苛评 
描述:李渔“抹倒”汤显祖辨闻而畏李渔在《闲情偶寄》“演习部·选剧第一”中说:“汤若士之《牡丹亭》、《邯郸梦》得以盛传于世,吴石渠之《绿牡丹》、《画中人》得以偶登于场者,皆才人侥幸之事,非文至必传之常理
李渔戏剧理论的美学探求
作者:齐鲁青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创作  戏剧艺术  闲情偶寄  观察与思考  戏剧活动  美学追求  人情物理  汤显祖  指导意义 
描述:李渔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撰写出了我国戏剧批评史上卓然可观的集大成著作《闲情偶寄》,为我国戏剧理论的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李渔是一位具有强烈理论探讨意识的戏剧理论家,在他的戏剧创
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
作者:张培坤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美学  王骥德  汤显祖  悲剧  略论  喜剧  戏剧艺术  融汇  戏剧理论 
描述: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
从王骥德到李渔: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一条主线
作者:王爱平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理论  汤显祖  沈璟  王骥德  李渔 
描述:明的王骥德和清初的李渔继承了汤显祖、沈璟以来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秀传统,既认真总结了以往的艺术经验,又针对当时戏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案,广泛涉及到戏剧的音乐、曲辞、宾白、结构、社会功能等多方
略论李渔对汤曲的讥弹
作者:沈义芙  来源:江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曲语言  杜丽娘  戏曲理论  汤显祖  观众  寻梦  情节发展  艺术创造  舞台效果 
描述: 李渔在戏曲理论上的成就是大家公认的,在戏曲语言方面也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当时曲家偏重词藻,好用典故,戏曲语言,晦涩艰深,多是供士大夫吟玩品味;而李渔主张“贵显浅”、晓畅易懂大众化,这对戏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