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接受研究
作者:刘珊珊 马茂军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接受  宋元明清  评论 
描述:清代“桐城派”承继和发展其“义法说”,也有批判曾文内容、形式、体制等的反对论调。通过梳理各时期对曾巩的接受评价,以期还原曾巩接受史之貌。
汤显祖“二梦”接受研究
作者:李敏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接受  批评 
描述: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讨论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要考虑它曾经被多少人接受过。本文试图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汤显祖“二梦”的传播情况。第一章,讨论“二梦”的文本接受。第一节,关于“二梦”的版本,《邯郸记》、《南柯记
论曾巩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作者:倪惠颖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韩愈诗歌  接受 
描述: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之初的学韩思潮中,曾巩诗法韩愈,继承了韩愈“气盛言宜”、“不平则鸣”的主张,以文为诗,以赋为诗,继欧阳修之后,对宋调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作者:章庆林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教  创造  接受  过程 
描述:数学教学应该极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提倡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信地想和说,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论汤显祖“二梦”的改编接受
作者:李敏星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二梦”  “二梦”  接受  接受  改编  改编 
描述:改编是古代戏剧作品接受的一种方式,本文从改编目的、改编方式、改编得失等几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南柯记》、《邯郸记》改编接受情况。
王雱《庄子》新论研究
作者:刘宣如 刘飞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雱    杂说 
描述:本文在把握王雱新学的政治性学术思维前提下,对王雱以新学政治研究思维解读《庄子》而形成迥异独特的学哲学核心展开研究,内容包括王雱新论的深层起源、内部“”、“天道”、“圣人”结构以及新论的指导下
胡应麟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与明末宗宋诗风
作者:邱美琼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黄庭坚诗歌  接受  宗宋 
描述:冰,直接导引了明末的宗宋诗风。
黄爵滋《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
作者:邱美琼 胡建次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读山谷诗评》  黄庭坚  接受 
描述:黄爵滋的《读山谷诗评》,专门论评黄庭坚诗作,对黄庭坚诗歌出入众作饱参本色、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渊雅富赡的用典艺术、透彻老横的艺术境界、纵横捭阖的文法结构以及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进行了多方面评说。黄爵滋的论析,固然体现了他自身的美学趣尚,但也确实纠正了后人对黄庭坚的片面理解。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作者:孟丽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两宋  接受  影响  元明清 
描述:巩一生可谓偃蹇,但其精神却是值得称赞的,屡战屡败再战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本章主要从北宋开始到南宋朱熹之前,宋代人对曾巩散文的接受情况做一论述,在这里主要集中在王安石、欧阳修和吕祖谦
《论语》中两个“”字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作者:曾海龙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是其所是之  是其应是之  成人之道  成圣之道 
描述: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即是一完整的成德进路。这一进路中,从学到立达至不惑是成人之道,而知天命以后则是成圣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