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惊梦·离魂·再生
作者:石麟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莺莺  离魂  惊梦  爱情  张生  郑光祖  杜丽娘  王实甫  汤显祖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描述:性的胜利。 值得庆幸的是,《西厢记》的作者毕竟不愿意让莺莺的思想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他挥动着艺术的魔杖,又塑造了一个张生梦境中的莺莺。你看她不顾山遥路远,千辛万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惊梦》《寻梦》三出,如果把《游园》《惊梦》作为一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於《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记  汤显祖  游园  惊梦 
描述:“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於《牡丹亭》的反思
关于《游园惊梦
作者:梨园子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惊梦  《牡丹亭》  惊梦  汤显祖  柳梦梅  三十年代  影片  设计与塑造  艺术特点  情感表达 
描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就内容而言,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并不是一回事。影片之所以取名《游园惊梦》,无疑是作者的一种匠心。因为影片《游园惊梦》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不仅有着许多重要的关联与暗合之处
《游园惊梦
作者:辰乐  来源:歌海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  牡丹亭  汤显祖  昆曲艺术  戏剧家  代表作  戏曲  怨女  国际电影节  香港电影 
描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曲《游园惊梦》,一对痴男怨女,几百年来,这种伤情的故事总在没完没了地演绛着。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
读《牡丹亭·惊梦
作者:李真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大复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柳梦梅  娄江  贵族女子  尽意 
描述:
《牡丹亭·惊梦》新说
作者:金志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情  牡丹亭  寻梦  映山红  杜丽娘  舞台  曲文  后花园  表现手法  汤显祖 
描述:词,理解就发生了歧义。有的文词似雾里看
《游园·惊梦》的意境
作者: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民间艺人  昆曲  爱情  主题  杜丽娘  剧中人  剧情  寻梦 
描述:尽皆杰作,而其作者不知名氏的达十一种之多(即使来自民间艺人,免不了文人学士的润色,未必纯属下里巴人)。
《游园惊梦》从舞台到银幕
作者:梅兰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柳梦梅  舞台  导演  银幕  录音室  电影制片厂  梅兰芳  剧团 
描述:导演、美工把画好的闺房、花园、牡丹亭畔等几堂景的样本拿来与我们研究商榷。我说:“汤显祖在《游园惊梦》里对人物、景致的描写是费尽深心的,我们在色彩构图方面就要考虑到如何来表达这种含蓄、淡雅的诗情画意